小微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普惠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发展被寄予了更高期望。
9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续贷工作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将优化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切实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
《通知》一方面扩大了续贷政策的适用范围,将续贷对象由原来的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并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另一方面优化了风险分类标准,并要求机构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切实推动无还本续贷业务进一步落地。受访专家认为,这些优化措施将增强小微企业和中型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更好满足企业需求,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无还本续贷政策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续贷难、续贷贵等问题,受到了企业广泛欢迎。
“小微企业续贷政策实施以来,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提升小微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较好成效,并证明了这一政策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续贷业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缓解其融资压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此次金融监管总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对续贷政策作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
具体来看,《通知》主要内容包括:将续贷范围从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明确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经营性贷款等均可以续期;将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至中型企业,期限暂定为三年;优化风险分类标准,对依法合规、持续经营、信用良好,无欠息逃废债等不良行为的企业,贷款办理续期时,不因续贷单独下调风险分类。
“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对象,将使这一业务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发布实施《通知》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的重要举措,将对企业畅通产供销循环、维持正常经营、扩大经营规模起到积极作用。”娄飞鹏认为,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再次出台发布政策,并从贷款种类、客户对象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扩大,有助于让续贷政策惠及更多的群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这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具体体现。
“总体而言,这些优化措施将增强小微企业和中型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为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的相关支持政策真正实施到位,特别是解决基层信贷人员开展中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顾虑,《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续贷尽职免责相关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细化免责情形,切实为信贷人员松绑减负,有效保护其开展业务的积极性,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商业银行应积极落实政策调整,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杜阳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的操作指引,确保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形成有效对接,同时,可针对不同企业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客户对接方案。二是加强贷后风险管理,例如,建立无还本续贷客户清单,加大贷后监控力度和频率,密切关注客户经营情况,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利用技术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实现目标客户精准识别,不断提升无还本续贷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续贷自动、风险可控”。
据记者了解,多家商业银行正对此作出进一步部署。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督促指导,持续推动续贷政策的落实落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