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疆日报
“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好建设美丽新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释放优势潜力,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新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落伍、不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好建设美丽新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释放优势潜力,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新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落伍、不掉队。 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如果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形成了现有的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支撑经济持续向好,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新疆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根据各自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才能强优势、锻长板。只有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等特点入手,找准自身的定位,建立起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攻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难题,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确保新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落伍、不掉队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把党中央关于新疆各项工作的要求领会到位、落实到位,明确加快产业发展的路径,强化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防止脱实向虚,切实提高实体经济效益,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 首先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从新疆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来看,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果蔬等是我们的特色优势产业,棉花总产在全国占比超过90%,油气当量位居全国第一,工业硅、多晶硅产量位居全国首位,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在新疆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大,是我区的当家产业,是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直接关乎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必须始终重视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形成新动能。 对于传统产业,要把促进重点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动改造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结合地区特点,分工打造产业集群,以点带面扩大特色产业规模。 一是研究实施力度更大的支持政策,引导和支持量大面广的传统行业企业与时俱进,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升级。 二是有效释放能源资源潜力。大力发展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等精细化工产业,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智能化煤矿,构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推进矿业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积极延伸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三是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持续优化粮油产品结构,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水平,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 四是拓展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着力补齐化纤、印染、服装、家纺、针织及设计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其次,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具有先导性和支柱性。要坚持稳中求进,在谋划发展战略、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输变电、储能设备制造发展,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大力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铝基、铜基、钛基、碳基等新材料产业,通过高度集群更好发挥集聚效应,加强分工细化与协同协作,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的增长极。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夯实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必须以科技支撑引领建设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新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中,新疆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低于50分,在全国排名第30位,新疆区域创新水平和能力难以适应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 新征程上,必须锚定新疆发展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要全力打造面向中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两区”建设为支点,深化“四方合作”。要坚持科技创新与新疆资源优势、基础条件、产业升级相结合,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棉花纺织、光伏硅基、铝基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特色优势领域,着力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优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培养和引进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加强待遇等各方面保障,建立宜居、宜业、宜创的全过程人才服务体系,吸引各类科技人才在新疆建功立业。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都要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一要构建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关系地区竞争力的关键。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回应经营主体关切,下大力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服务效率,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消除阻碍经营主体创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打造、绿色发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二要坚持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要激发各类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强化企业的主导地位,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动力。 三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制约要素流动的不合理障碍,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推动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向优质产能、优秀企业流动。 四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助力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五要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进一步优化物流及现代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适度超前布局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积极融入国内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