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双创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创新创业
点击排行

以工业互联网新发展塑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日期:2025-09-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28    
核心提示:以工业互联网新发展塑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技术创新持续突破、产业生态持续壮大、融合应用持续深化。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应用与深度赋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迎来四个方面新变化,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应用更智慧 人工智能成为核心引擎

过去,工业互联网在破解老师傅经验难题时,更多是将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流程化,但本质上仍是对人类经验的模仿和复刻,难以突破能力的上限。如今,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日益凸显,正从工业互联网的辅助工具变为核心引擎,它实现的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本性的超越。

一是智能决策,让传统技艺科学化。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工业互联网应用中积累的大量高质量数据集,可以快速熟悉工业制造全流程各环节和各种工艺参数,尤其是能以算法模型的形式活学活用老师傅们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看家本领独门绝技。这不仅实现了宝贵经验的数字化沉淀,更将传统的技艺升华为现代的科学,让生产过程从知其然迈向知其所以然

二是人机共创,让工业生产数智化。人工智能这个超级大脑的植入,赋予了工业互联网实时优化和智能调度的能力。它能够指挥工业机器人这个灵巧身体,将计算出的最优指令不差分毫地在物理世界中实践、操作,从而诞生了功能强大的工业智能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开始在车间里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等更高级形态的智能体也正从概念走向应用,预示着未来工厂将拥有更强的柔性和适应性。

当工业互联网装上“AI引擎,制造业就能跑出数智加速度202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超过40万亿元,通过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哪怕仅仅提升一个百分点的效能,就意味着4000亿元的增量价值,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磅礴动力。

架构更立体 从单点改造走向全局融通

过去,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更侧重于点状突破局部优化。无论是对内改造单条产线,还是向外连接上下游,着眼点往往是解决具体环节的效率问题,系统与系统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并未实现真正的贯通。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但难以形成体系化的竞争优势。以融合促创新、以融合促发展是工业互联网的主攻方向,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我们将“T型架构作为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方法。

“T型架构,重在IT技术,旨在打通产业链。它将不同制造阶段和商业计划的IT系统集成,实现企业间、环节间面向产业集群共性的横向集成。从而在供需对接、集中采购、资源共享、产融结合等方面,达成更大范围的资源动态调配与高效协同,形成一个富有韧性的产业生态。好比构建了整个产业链的大脑,让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在企业间畅通无阻,提升了整个产业生态的韧性和效率。

“T型架构,重在OT技术,旨在做深生产线。它要求将企业内部的装备、产线、车间、工厂等各个环节进行更深度地互联互通,打通从底层设备控制到上层经营管理的全流程数据链路,实现生产全要素的透明化管理和精细化运营。好比健壮了企业的四肢,让生产执行系统变得敏捷、可控。

横纵结合的关键,在于大脑四肢的联动,在于ITOT的深度融合。这既是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难点,也是价值创造的重点。截至20252月,我国已累计培育了超230家卓越级、1200家先进级和3万家基础级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局部优化迈向全局智能

布局更优化 云网协同保障发展安全

过去,很多企业想上云,但最大的顾虑是数据安全,担心核心商业秘密外泄。如何在上云用数的同时,确保核心数据的安全可控,是广大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最大的顾虑。现在,随着工业网络向着IP化、扁平化、无线化的方向加速演进,高性能算力通过高质量网络直接延伸到企业家门口,让企业不需要把所有家当都搬到公共平台,我们鼓励企业建好三朵云

第一朵是边缘云,这是企业的保险柜。它将工序流程、生产工艺、关键参数这些商业数据安全地部署在工厂本地进行计算和处理,确保核心商业机密不出厂门。我国拥有超过600万家制造企业,量大面广,对数据本地化处理的需求极为旺盛。当前,边缘云的增速最为迅猛,这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朵是企业云,这是企业的办公室。它主要承载企业的通用管理系统,如财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这些系统对实时性要求不高,但需要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它们部署在专属或公共的企业云上,可以有效降低IT运维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第三朵是生态云,这是企业的朋友圈。它是一个开放的协作平台,用于企业与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进行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生态共建。通过生态云,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融入产业链,共同开拓市场、抵御风险。

三朵云的布局模式,既保证了核心数据的安全,又实现了通用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生态的协同。当前,我国网络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57月,企业专网覆盖全国97%以上的地级行政区,基础电信企业为工业企业建设了2万个虚拟专网,5G工业独立专网试点有序推进,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安全、可靠、富有弹性的发展环境。

赋能更普惠 服务模式走向亲民易用

过去,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想转不敢转、能转不会转的难题,高昂的成本、复杂的技术和人才的匮乏,是横亘在它们面前的三座大山。如今,工业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变得更加亲民易用,让中小企业也能用得起、用得好

一是应用订阅化,大幅降低使用门槛。传统的数字化改造需要企业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软硬件。现在,越来越多的服务商推出订阅制服务,企业无须自建机房、购买服务器,可以像订购视频会员一样,按需、按月或按年付费使用云端的工业软件和算力资源,极大地降低了数字化转型的初始应用门槛。

二是方案套餐化,显著缩短见效周期。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IT团队,从零开始摸索数字化方案费时费力。现在,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开箱即用的行业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是服务商在深刻理解行业共性需求的基础上,预先打包好的套餐,覆盖了生产管理、设备监控、订单处理等常见场景,让企业不必从零摸索,能够快速上手、快速见效。

三是服务管家化,有效弥补能力短板。为解决中小企业人才短缺、技术匮乏的困境,一种数字管家式的贴身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专业的服务商团队为企业提供从诊断、规划到实施、运维的全流程陪伴式服务,手把手地帮助企业解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服务模式的创新,有效破解中小企业的转型困境,让工业互联网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属,更是中小企业的得力助手,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截至20255月,全国已有超过87%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数字化全面应用到了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中。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变化,是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呈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持续增长的工业基本盘,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广阔空间。这些发展和变化,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伟力,不断丰富着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外延。展望未来,我们将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工业互联网的新突破,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同类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