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服务 > 热点案件
推荐图文
推荐法律服务
点击排行

上半年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近2.3万件 乌鲁木齐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显成效

   日期:2024-08-29     来源:新疆网    浏览:991    
核心提示:上半年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近2.3万件 乌鲁木齐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显成效

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院)发布上半年全市法院营商环境工作报告显示,全市法院半年审结涉企民商案件22837件,其中简案17537件,简案分流率达76.82%,乌鲁木齐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显成效。

“我院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硬招、实招积极回应新时代新征程对法院工作的要求,为乌鲁木齐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8月28日,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仁波介绍,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该院通过健全各项审判机制将司法审判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为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完善机制 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朋友欠我2万元,两年时间没要回来,到这里没几天就解决了。”8月28日,在天山区人民法院“石榴籽法官工作室”,居民刘建刚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刘建刚说,钱借出去两年里,借款人玩起了“失踪”,听朋友说可以通过小额诉讼解决,他于是来到“石榴籽法官工作室”,工作人员联系借款人,约定调解时间,双方现场达成了调解协议,他顺利拿回了钱。

“我们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王仁波介绍,在优化小额诉讼程序上,今年初,市中院出台《乌鲁木齐市法院关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操作指引》,指导全市法院积极推进小额诉讼工作。同时,全市两级法院加大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提升市场主体的知悉度,发挥小额诉讼高效、简易、一审终审的程序优势,及时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实现,减轻当事人诉累。

在完善执转破工作机制上,市中院结合当前破产审判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梳理,借鉴先进经验,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工作操作规程(试行)》,规范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工作程序,实现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有序衔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市中院不断加强“府院联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已有联动机制基础上,对府院联动工作展开调研,总结相关工作,梳理存在的问题,就完善相关机制提出建议和对策,于2023年8月形成《关于府院联动机制运行的调研报告》。经与市政府充分沟通并经市委、市委政法委研究同意,2024年6月,市政府和市中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积极推进更加系统完善的府院联动机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优化诉讼服务 提升全市法院审判质效

“执行合同”指标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指标,对法院纠纷解决的时间、成本、质效提出更高要求,市中院聚焦案件流程管理,推进案件审理提速增效。

王仁波说,乌鲁木齐市两级法院在原有涉企纠纷化解机制基础上对“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进行优化。一是全面实行“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推进在线立案、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电子送达和在线执行,依法高效审理涉企纠纷案件,构建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为一体的数字化诉讼服务新格局。二是强化审限监管,明确涉企案件调解期限,30日内力促矛盾化解,调解不成功的,及时立案。三是简化退费流程,实现退诉讼费业务即来即办,大大缩短退费周期、提高退费效率。四是深化智能翻译系统,有效解决案件审理中的语音识别、转写、合成及文本翻译等问题。自主研发“线上诉讼微保全”小程序,方便当事人在线办理保全保险业务。探索推进“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模式,将书记员、法官助理从庭审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充分释放机制创新效能,以信息化手段辅助办案,为审判工作减负,多措并举推动“司法+信息化”“司法+智能化”“司法+保险”深度融合。

“在推进‘繁简分流’上成效明显。”王仁波说,今年4月,市中院成立速裁审判法庭,建立多个速裁审判工作团队,明确人员配置、速裁案件范围,选案、分案、退案机制及办法目标,进一步提高案件审判质效,减少当事人诉累。充分发挥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优势,探索推行要素式审判模式,做到“简案快办,繁案精审”。

在执行方面,为当事人兑现胜诉权益。首先,开展“小标的,大民生”执行专项行动,今年自4月起针对涉民生、涉农民工工资等小标的案件,全市法院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行动首月累计执结小标的案件139件,执行到位424.32万元,专项行动取得良好开局。其次,用足用活信用惩戒措施,上半年共计发布失信信息4731人次,限制高消费10778人次。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抗拒履行等行为,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监督惩戒力度。

同时,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降低执行措施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让执行措施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建立执行失信预警机制,制作并下发《失信预警通知书》,对被执行人进行执行督促、失信预警,切实提升执行效能。

灵活举措 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两级法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聚焦市场主体新需求新期待,多形式开展服务保障工作。”王仁波介绍,全市法院持续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结合各法院工作实际和辖区企业司法需求,上半年组织93名法官走访企业50余家,宣讲答疑助发展、邀请座谈听建议。结合走访座谈了解到的企业司法需求,针对审判实践中梳理出的法律风险点,市中院持续编印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民商事篇)》《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执行篇)》等系列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头区法院结合辖区大型机械销售企业集中、纠纷风险较大等特点,编印发放《大型机械销售法律风险应对手册》,引导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助力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金融领域特别是证券投资领域法律风险,市中院制定《群体性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案件程序指引》,发布示范性案例,倡导诚信经营理念,维护健康稳定金融秩序。

“如果遇到经营上的法律问题和困惑,可以提出来,我们现场给予解答。”近日,市中院民四庭干警走进乌鲁木齐国际纺服中心一家公司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

活动中,该院民四庭副庭长姚雷和法官瞿佩茹、王朴欢结合审判实践,采取“以案讲法、以案释法、以案宣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企业在不动产领域关于合同订立、合同履行、证据保全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示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过程中注意增强法律意识、规范工作程序、防范法律风险,避免管理漏洞引发企业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经营困扰。

活用司法建议“小切口” 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我们近期受理了多起物业公司状告业主不交物业费的诉讼。”8月28日,头屯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王莹莹介绍,因为不满物业“高收费,低服务”,一小区30余名业主拒交物业费,被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在对案件审理后,法院对该物业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发出了司法建议书。

王莹莹说,经对案件审查发现,这些案件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业主认为物业服务与收费标准不符,导致大家拒绝交物业费。物业管理服务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实则关系着基层社会治理和居民切身利益的“大民生”。

司法建议作为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是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的重要抓手,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支点,筑牢防范市场风险的堤坝。

王仁波介绍,市中院多措并举推动司法建议工作一体落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司法建议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司法建议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审判执行态势分析,完善司法建议统筹协调、跟踪问效、督办落实、激励考核、总结评估、宣传引导等工作机制,积极与市属有关单位和相关行业部门沟通对接,建立定期会商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司法建议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4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制发司法建议28件,其中个案类15件,类案类2件,综合治理类11件。同时,对上年度司法建议进行评选,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篇司法建议进行汇总编印,为相关单位规范运行和行业领域治理建言献策。


 
 
更多>同类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