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绿植栽种装置
成果介绍
说明书摘要
1
MP1208682
权利要求书
10002
2002.8
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包括:种植盒、漏水孔、加强筋;所述种植盒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方式设有多处漏水孔,且种植盒与漏水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种植盒的外壁上,且加强筋与种植盒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裙边位于种植盒的上部,且裙边与种植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排水槽位于裙边前端的中间位置,且排水槽与裙边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集水槽位于种植盒内的前端及两侧,且集水槽与种植盒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吸水保湿效果好,提高植株成活率,并且结实耐用,以及排水效果好,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摘要附图
1
权利要求书
- 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包括:种植盒(1)、漏水孔(2)、加强筋(3)、裙边(4)、排水槽(5)、集水槽(6)、透水孔(7)、固定板(8)、固定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盒(1)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方式设有多处漏水孔(2),且种植盒(1)与漏水孔(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筋(3)设置在种植盒(1)的外壁上,且加强筋(3)与种植盒(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裙边(4)位于种植盒(1)的上部,且裙边(4)与种植盒(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排水槽(5)位于裙边(4)前端的中间位置,且排水槽(5)与裙边(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集水槽(6)位于种植盒(1)内的前端及两侧,且集水槽(6)与种植盒(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透水孔(7)位于种植盒(1)的内壁上,且透水孔(7)与种植盒(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板(8)位于种植盒(1)后端的上部位置,且固定板(8)与种植盒(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孔(9)位于固定板(8)上部的中间位置,且固定孔(9)与固定板(8)为一体式结构。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盒(1)为矩形状的盒体结构。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为三角形的板状结构,且加强筋(3)的顶端与裙边(4)焊接,并呈U形分布方式均匀设有多处。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5)为V型槽。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6)俯视为U形状的凹槽,且集水槽(6)的内部填充吸水海绵或吸水石其中一种。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7)为竖直设置的长椭圆孔,且透水孔(7)呈U形分布方式在种植盒(1)的内壁上设有多处。
说明书
5
一种绿植栽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植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绿植栽种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生态环境的设计是体现一个现代化城市在环保面貌上的新标识,是为实现改善城市绿色生态环境效益的理念与重要措施,创造绿色生态环境是人类跨世纪的追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但是目前市政建设绿色生态环境设计时用的壁挂式绿植栽种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仅仅依靠一个塑料盒栽植导致其保水效果较差,植株非常容易死亡,同时整体结构强度也较差,容易出现破损,以及缺少排水功能,导致雨水存积冲刷内部土壤,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实用价值较低等问题和不足。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绿植栽种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植栽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植栽种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包括:种植盒、漏水孔、加强筋、裙边、排水槽、集水槽、透水孔、固定板、固定孔;所述种植盒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方式设有多处漏水孔,且种植盒与漏水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种植盒的外壁上,且加强筋与种植盒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裙边位于种植盒的上部,且裙边与种植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排水槽位于裙边前端的中间位置,且排水槽与裙边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集水槽位于种植盒内的前端及两侧,且集水槽与种植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透水孔位于种植盒的内壁上,且透水孔与种植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板位于种植盒后端的上部位置,且固定板与种植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孔位于固定板上部的中间位置,且固定孔与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绿植栽种装置所述种植盒为矩形状的盒体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绿植栽种装置所述加强筋为三角形的板状结构,且加强筋的顶端与裙边焊接,并呈U形分布方式均匀设有多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绿植栽种装置所述排水槽为V型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绿植栽种装置所述集水槽俯视为U形状的凹槽,且集水槽的内部填充吸水海绵或吸水石其中一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绿植栽种装置所述透水孔为竖直设置的长椭圆孔,且透水孔呈U形分布方式在种植盒的内壁上设有多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 本实用新型一种绿植栽种装置,通过在种植盒内设置集水槽,并在集水槽内填充吸水海绵或吸水石,从而可以使该装置具备吸水保湿的功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 本实用新型一种绿植栽种装置,通过在种植盒外壁上设有加强筋,从而可以使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大大提高,使其更加结实耐用。
- 本实用新型一种绿植栽种装置,通过在裙边上开设排水槽,从而可以使雨水通过排水槽快速排出,避免存积对内部土壤造成冲刷,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价值。
-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吸水保湿效果好,提高植株成活率,并且结实耐用,以及排水效果好,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种植盒1、漏水孔2、加强筋3、裙边4、排水槽5、集水槽6、透水孔7、固定板8、固定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植栽种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绿植栽种装置,包括:种植盒1、漏水孔2、加强筋3、裙边4、排水槽5、集水槽6、透水孔7、固定板8、固定孔9;种植盒1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方式设有多处漏水孔2,且种植盒1与漏水孔2为一体式结构;加强筋3设置在种植盒1的外壁上,且加强筋3与种植盒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裙边4位于种植盒1的上部,且裙边4与种植盒1为一体式结构;排水槽5位于裙边4前端的中间位置,且排水槽5与裙边4为一体式结构;集水槽6位于种植盒1内的前端及两侧,且集水槽6与种植盒1为一体式结构;透水孔7位于种植盒1的内壁上,且透水孔7与种植盒1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板8位于种植盒1后端的上部位置,且固定板8与种植盒1为一体式结构;固定孔9位于固定板8上部的中间位置,且固定孔9与固定板8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种植盒1为矩形状的盒体结构。
具体的,加强筋3为三角形的板状结构,且加强筋3的顶端与裙边4焊接,并呈U形分布方式均匀设有多处。
具体的,排水槽5为V型槽。
具体的,集水槽6俯视为U形状的凹槽,且集水槽6的内部填充吸水海绵或吸水石其中一种。
具体的,透水孔7为竖直设置的长椭圆孔,且透水孔7呈U形分布方式在种植盒1的内壁上设有多处。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利用固定板8上的固定孔9通过膨胀螺栓或挂钩固定在城市绿化墙壁或道路防护栏上等位置,然后将种植土填满在种植盒1内,然后栽种绿植即可。使用期间通过集水槽6内的吸水海绵或吸水石可以吸水起到保湿的作用,可以提高绿植的成活率,同时下雨雨水可以快速通过排水槽5排出,避免冲刷土壤造成绿植生长出现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该一种绿植栽种装置,通过在种植盒内设置集水槽,并在集水槽内填充吸水海绵或吸水石,从而可以使该装置具备吸水保湿的功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通过在种植盒外壁上设有加强筋,从而可以使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大大提高,使其更加结实耐用;通过在裙边上开设排水槽,从而可以使雨水通过排水槽快速排出,避免存积对内部土壤造成冲刷,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价值,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附图
2
图1
(此处应插入图1)
图2
(此处应插入图2)
图3
(此处应插入图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