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

成果介绍

说明书摘要

1 MP1208682 权利要求书 10002 2002.8 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包括操作板和放置板,所述操作板的前端安装有车头,且操作板的下端设置有压平轮,所述操作板的上端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操作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辊轮的外表面安装有传送带,所述操作板的右端安装有辅助板,所述连接柱的外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操作板的右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衔接板和放置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的外表面安装有弹簧,所述定位柱的内端设置有限定柱,且限定柱的外表面安装有辊环,所述收集辊的外表面设置有格栅本体。该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输送稳定,便于根据格栅的大小对限位的铺设装置进行调节,适用性较强,便于达到更好的铺设效果。

摘要附图 1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板(1),所述操作板(1)的前端安装有车头(2),且操作板(1)的下端设置有压平轮(3),所述操作板(1)的上端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5),且第一电机(5)的后端安装有收集辊(4),所述操作板(1)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电机(6),且第二电机(6)的前端安装有辊轮(7),所述辊轮(7)的外表面安装有传送带(8),且传送带(8)的外侧设置有在操作板(1)上表面的承载块(9),并且承载块(9)的内部设置有构成转动结构的连接轮(10),所述操作板(1)的右端安装有辅助板(11),且辅助板(11)的内端设置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的外端开设有限位孔(15),且限位孔(15)的内部安装有插销(13);
    放置板(17),所述操作板(1)的右侧设置有放置板(17),且放置板(17)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18),所述衔接板(18)和放置板(17)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柱(19),且定位柱(19)的外表面安装有弹簧(12),所述定位柱(19)的内端设置有限定柱(20),且限定柱(20)的外表面安装有辊环(21),所述收集辊(4)的外表面设置有格栅本体(1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9)在传送带(8)的外侧等间距设置,且承载块(9)内部设置的连接轮(10)与格栅本体(16)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11)的纵截面为“Y”型结构,且该“Y”型结构的外端与操作板(1)的侧面构成滑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4)贯穿于辅助板(11)的外端,且限位孔(15)在连接柱(14)的外端等间距开设。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9)通过弹簧(12)与放置板(17)和衔接板(18)均构成滑动结构,且定位柱(19)关于衔接板(18)的横轴线前后对称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柱(20)的横截面呈“I”型,且限定柱(20)与放置板(17)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环(21)与限定柱(20)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辊环(21)的内端与格栅本体(16)的外端紧密贴合设置。

说明书

4 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被恢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

背景技术

植被在恢复时需要将格栅放置到草坪上铺设,从而提高植被的美观的同时达到更好的生长效果,在格栅铺设时,需要通过铺设机进行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铺设机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仍存在不足。现有的铺设机在对格栅进行移动铺设使,不便于输送时更加稳定,输送偏移,从而导致铺设作业难以进行,且格栅的大小不同,不便于根据格栅的大小对限位的铺设装置进行调节,适用性较差,且最后在铺设的过程中,不便于对格栅进行压平和限位,不便于达到更好的铺设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输送偏移,从而导致铺设作业难以进行,不便于根据格栅的大小对限位的铺设装置进行调节,适用性较差,不便于达到更好的铺设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包括:操作板,所述操作板的前端安装有车头,且操作板的下端设置有压平轮,所述操作板的上端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后端安装有收集辊,所述操作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前端安装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外表面安装有传送带,且传送带的外侧设置有在操作板上表面的承载块,并且承载块的内部设置有构成转动结构的连接轮,所述操作板的右端安装有辅助板,且辅助板的内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端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内部安装有插销;放置板,所述操作板的右侧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和放置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的外表面安装有弹簧,所述定位柱的内端设置有限定柱,且限定柱的外表面安装有辊环,所述收集辊的外表面设置有格栅本体。

优选的所述承载块在传送带的外侧等间距设置,且承载块内部设置的连接轮与格栅本体的上表面贴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辅助板的纵截面为“Y”型结构,且该“Y”型结构的外端与操作板的侧面构成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贯穿于辅助板的外端,且限位孔在连接柱的外端等间距开设。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通过弹簧与放置板和衔接板均构成滑动结构,且定位柱关于衔接板的横轴线前后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定柱的横截面呈“I”型,且限定柱与放置板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辊环与限定柱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辊环的内端与格栅本体的外端紧密贴合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输送稳定,便于根据格栅的大小对限位的铺设装置进行调节,适用性较强,便于达到更好的铺设效果;通过传送带的外端等间距设置有承载块,将承载块内部的连接轮放置到格栅本体的正上端,且承载块与连接轮构成转动结构,从而方便对格栅本体进行初次压平,防止影响下一步的传输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限位孔在连接柱的外端等间距开设,两组辅助板在操作板的外侧滑动,使两组辅助板的间距与格栅本体的外端贴合,从而对不同宽度的格栅本体进行限位,同时在传输铺设时防止发生偏移,实用性更强;通过定位柱与放置板和衔接板均构成滑动结构,将格栅本体的右端放置到辊环的内端,使限定柱在放置板的内部滑动,从而将辊环与格栅本体贴合,方便对格栅本体进行最后的压平和限位,达到更好的铺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柱与辊环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板与连接柱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块与连接轮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板;2、车头;3、压平轮;4、收集辊;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辊轮;8、传送带;9、承载块;10、连接轮;11、辅助板;12、弹簧;13、插销;14、连接柱;15、限位孔;16、格栅本体;17、放置板;18、衔接板;19、定位柱;20、限定柱;21、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包括操作板1、车头2、压平轮3、收集辊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辊轮7、传送带8、承载块9、连接轮10、辅助板11、弹簧12、插销13、连接柱14、限位孔15、格栅本体16、放置板17、衔接板18、定位柱19、限定柱20和辊环21,操作板1的前端安装有车头2,且操作板1的下端设置有压平轮3,操作板1的上端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5,且第一电机5的后端安装有收集辊4,操作板1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电机6,且第二电机6的前端安装有辊轮7,辊轮7的外表面安装有传送带8,且传送带8的外侧设置有在操作板1上表面的承载块9,并且承载块9的内部设置有构成转动结构的连接轮10,操作板1的右端安装有辅助板11,且辅助板11的内端设置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的外端开设有限位孔15,且限位孔15的内部安装有插销13,操作板1的右侧设置有放置板17,且放置板17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18,衔接板18和放置板17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柱19,且定位柱19的外表面安装有弹簧12,定位柱19的内端设置有限定柱20,且限定柱20的外表面安装有辊环21,收集辊4的外表面设置有格栅本体16。

如图1和图5中,承载块9在传送带8的外侧等间距设置,且承载块9内部设置的连接轮10与格栅本体16的上表面贴合设置,便于对格栅本体16进行限位,辅助板11的纵截面为“Y”型结构,且该“Y”型结构的外端与操作板1的侧面构成滑动连接,便于对不同大小的格栅本体16进行限位,适用性更强,连接柱14贯穿于辅助板11的外端,且限位孔15在连接柱14的外端等间距开设,增加了限位的稳定性;如图2和图4中,定位柱19通过弹簧12与放置板17和衔接板18均构成滑动结构,且定位柱19关于衔接板18的横轴线前后对称设置,适用于格栅本体16的不同大小的同时进行压平,限定柱20的横截面呈“I”型,且限定柱20与放置板17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增加了限定柱20移动的稳定性,辊环21与限定柱20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辊环21的内端与格栅本体16的外端紧密贴合设置,达到更好的铺设效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时,首先如图1中,将格栅本体16卷入到收集辊4的外表面,再将另一端依次放置到传送带8、连接柱14和放置板17的上,通过电机的缓慢转动使格栅本体16向外铺网,同时第二电机6带动辊轮7转动,从而使传送带8移动,带动格栅本体16向右移动,由于传送带8的外端等间距设置有承载块9,且承载块9的内部设置有构成转动结构的连接轮10,当对连接轮10移动时对连接轮10进行压平,防止影响铺设效果,如图3和图5中,由于限位孔15在连接柱14的外端等间距开设,将两组辅助板11在操作板1的外侧滑动,使两组辅助板11的间距与格栅本体16的外端贴合,从而对格栅本体16进行限位,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将插销13贯穿于限位孔15的内部,从而增加了对辅助板11限位的稳定性,同时方便根据不同宽度的格栅本体16对格栅本体16进行限位,防止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不便于进行铺设,如图2和图4中,将格栅本体16的右端放置到辊环21的内端,由于定位柱19通过弹簧12与衔接板18和放置板17均构成滑动结构,使限定柱20在放置板17的内部滑动,从而将辊环21与格栅本体16贴合,方便对格栅本体16进行最后的压平和限位,使用更加灵活,这就是该植被恢复用格栅铺设机的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附图

1

图1
(此处应插入图1)
图2
(此处应插入图2)
图3
(此处应插入图3)
图4
(此处应插入图4)
图5
(此处应插入图5)
图6
(此处应插入图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