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高能效纺织布料用快速烘干装置
电 话:
联系人:科技成果转化
地 址:
成果介绍
说 明 书
1
一种高能效纺织布料用快速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布料生产设备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能效纺织
布料用快速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布料在染色,洗涤等工艺后需要烘干处理,现有一种改进的专利技术,
公开号为 CN216080850U,公开了一种纺织面料烘干装置,其采用左右贯通的
烘箱并在烘箱侧边连接供热气的设备使得面料在穿过该烘箱时被加热使在面
料上的水分蒸发后被带走,这样的技术方案虽然可行,但是由于烘箱两端为
敞口设计必然导致大量的热量由敞口处散发,势必导致该设备的能耗加大导
致能效降低,另外水分蒸发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实现,通过该装置长条
状的烘箱进行处理的话如果加热机的供热温度过高将会破坏面料纤维的稳定
性,如果加热机供热采用缓慢加热的话势必需要将烘箱的长度加大,这样将
会导致设备体积过大,另外烘箱内的空间变大后需要更多的能耗对内部进行
加热,这样又进一步的提高了能耗,这样对生产成本的控制非常不利,另外
烘箱设备的两端口散发高温具有安全隐患;
另外在该专利中通过采用压块与传送带对布料进行压合实现防止褶皱的
技术方案在现实中难以实现,通过该专利的附图可知压块为矩形,当需要对
面料熨平时势必需要两个平面对其加压,并且在该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湿度以
及温度的配合(这就是熨斗熨平面料的原理),也就是说该专利中的当传送带
带动面料运动时又使用压块对面料进行加压实现熨平是难以实现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
一种高能效纺织布料用快速烘干装置,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说 明 书
2
一种高能效纺织布料用快速烘干装置,包括涡轮气扇、供气软管、同步
带、同步带轮、三相电机;
还包括主机箱,所述主机箱的前侧壁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圆形开口且在所
述主机箱的前侧壁左右对称铰接设有两个舱盖,所述舱盖可密封盖合在所述
主机箱前侧壁的圆形开口上,所述主机箱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
还转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辊,成卷的布料套装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辊上,
然后在所述第二转辊上套装固定一个收卷布料的辊筒,将所述第一转辊上的
布料头拉出后绕过所述导向辊后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辊上实现搭接;
所述主机箱内焊接固定设有中架龙骨板,所述中架龙骨板将所述主机箱
内腔分割为蒸发腔和干燥分离腔,在蒸发腔内螺栓固定设有上电热部和下电
热部,且所述上电热部和所述下电热部的热辐射面分别指向待处理布料的上
下面,所述干燥分离腔内固定设有上下贯通的集合屉壳,且所述集合屉壳的
上端口由上述中架龙骨板的中部穿过并与所述蒸发腔连通,所述集合屉壳的
前后侧壁上贯穿设有供除湿单元屉插装的插放孔;
所述除湿单元屉为向上敞口的中空壳状,所述除湿单元屉的一侧边固定
设有把手供工人抽拉使用,且所述除湿单元屉上除去把手所在的这一侧壁外
的其他侧壁均间隔设有贯穿的透气孔,在所述除湿单元屉内装填设有活性炭
吸湿颗粒,且活性炭吸湿颗粒的粒径大于透气孔的直径;
在所述主机箱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干燥分离腔连通的涡轮气扇,
所述涡轮气扇的排气端与所述供气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供气软管的另一端
可与所述蒸发腔连通;
所述第一转辊和所述第二转辊的后端穿出所述主机箱的后侧壁且在所述
第一转辊和所述第二转辊的穿出端上键连接设有所述同步带轮,所述三相电
机的输出轴前端也键连接设有所述同步带轮,三个所述同步带轮通过所述同
步带啮合传动;
说 明 书
3
当所述三相电机启动后带动所述第一转辊和所述第二转辊转动使得布料
移动,在该过程中所述上电热部和所述下电热部持续的对退卷平铺段的布料
进行加热,一方面直接缓步提高了布料的温度另一方面提高了所述蒸发腔内
空气整体的温度,当布料卷绕至第二转辊上时热量积聚,然后反转所述三相
电机使得布料由上述第二转辊上退卷并再次经过上述上电热部和所述下电热
部的加热,在该过程中湿气蒸发逸散在所述蒸发腔内,然后启动所述涡轮气
扇进行抽气,空气由所述蒸发腔穿过所述集合屉壳的上端口后进入所述干燥
分离腔,在该过程中湿气充分与所述除湿单元屉内的活性炭吸湿颗粒接触从
而使空气湿度下降,并且干热空气再次注入所述蒸发腔内保持所述蒸发腔内
的温度,有效的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并且相比现有技术本装置的结构设计
在作业时也更加的安全,另外当布料在所述导向辊的引导下左右交替卷绕,
使得内外卷绕圈层的布料之间相互挤压并且在高温以及湿度的影响下能使得
布料表面保持平整,并且不会阻碍布料正常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舱盖的中部开设有一个贯穿的圆孔且在该圆孔内嵌装固定
设有透视玻璃,这样可通过透过所述透视玻璃观察所述主机箱内的情况,便
于工人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实时调控。
优选的,所述中架龙骨板的上下端面固定设有保温隔热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向辊外套装设有海绵套,这样在布料卷绕运动过程中通
过海绵套的弹性压缩特征给布料一定的拉伸收缩的补偿变量。
优选的,所述供气软管分为独立的两段,且两段所述供气软管的活动端
分别固定设有可螺纹连接的螺纹管接头,这样当将螺纹管接头拧开后使得所
述供气软管断开,这样所述涡轮气扇作业后使得外部空气由位于所述主机箱
上侧的所述供气软管进入后穿过所述集合屉壳将湿气裹挟后由位于所述主机
箱侧壁上的所述供气软管处排出实现外循环,这样在前期布料湿度较大时可
将两段所述供气软管连起来进行热空气内循环便于提高热效率快速的提高所
说 明 书
4
述蒸发腔内的温度,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当大部分湿气被吸收处理后,可将
所述供气软管的螺纹管接头处断开进行外循环,这样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方
面外部空气进入后可将所述主机箱内的湿气以及活性炭吸湿颗粒上的部分湿
气带走,有利于高效彻底的控制布料湿度,延长活性炭吸湿颗粒的使用时间
以及吸湿速率,另外这样的持续放热过程使所述主机箱内的温度降低以便于
工人后续的换料操作,缩短了待机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首先本申请采用内循环往复卷绕的方
式使布料反复通过具有热辐射的空间,从而被加热提高温度,使得附着在布
料上的湿气蒸发分离,在该过程中可实时配合循环风,也就是通过所述涡轮
气扇将所述蒸发腔内的高湿度高热空气引入所述干燥分离腔内经过吸水分离
后将带有高热能的空气再次注入所述蒸发腔内以降低所述蒸发腔内的降温,
直接的将降低所述上电热部以及所述下电热部的功耗,在持续的高温以及低
湿度的空气循环作用下将布料干燥至指定或接近指定的湿度状态,随后进行
空气外循环使布料循序渐进的降温并达到指定的湿度状态,这样的处理对布
料纤维的影响更小,能耗更低,设备体积更加紧凑合理,安全性能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拆去主机箱 10 的前侧板);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中除湿单元屉 13 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主机箱;11、供气软管;13、除湿单元屉;
15、舱盖;16、透视玻璃;17、涡轮气扇;18、集合屉壳;19、插放孔;20、
中架龙骨板;21、第一转辊;22、第二转辊;23、导向辊;24、上电热部;
25、下电热部;26、三相电机;27、蒸发腔;28、干燥分离腔;29、同步带;
说 明 书
5
30、同步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
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
新型有关的构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 1-4 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能效纺织布料用快速烘干装置,
包括涡轮气扇 17、供气软管 11、同步带 29、同步带轮 30、三相电机 26;
还包括主机箱 10,所述主机箱 10 的前侧壁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圆形开口且
在所述主机箱 10 的前侧壁左右对称铰接设有两个舱盖 15,所述舱盖 15 可密
封盖合在所述主机箱 10 前侧壁的圆形开口上,所述主机箱 10 内转动设有第
一转辊 21 和第二转辊 22,还转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辊 23,成卷的布
料套装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辊 21 上,然后在所述第二转辊 22 上套装固定一个
收卷布料的辊筒,将所述第一转辊 21 上的布料头拉出后绕过所述导向辊 23
后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辊 22 上实现搭接;
所述主机箱 10 内焊接固定设有中架龙骨板 20,所述中架龙骨板 20 将所
述主机箱 10 内腔分割为蒸发腔 27 和干燥分离腔 28,在蒸发腔 27 内螺栓固定
设有上电热部 24 和下电热部 25,且所述上电热部 24 和所述下电热部 25 的热
辐射面分别指向待处理布料的上下面,所述干燥分离腔 28 内固定设有上下贯
通的集合屉壳 18,且所述集合屉壳 18 的上端口由上述中架龙骨板 20 的中部
穿过并与所述蒸发腔 27 连通,所述集合屉壳 18 的前后侧壁上贯穿设有供除
湿单元屉 13 插装的插放孔 19;
所述除湿单元屉 13 为向上敞口的中空壳状,所述除湿单元屉 13 的一侧
边固定设有把手供工人抽拉使用,且所述除湿单元屉 13 上除去把手所在的这
一侧壁外的其他侧壁均间隔设有贯穿的透气孔,在所述除湿单元屉 13 内装填
说 明 书
6
设有活性炭吸湿颗粒,且活性炭吸湿颗粒的粒径大于透气孔的直径;
在所述主机箱 10 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干燥分离腔 28 连通的涡轮
气扇 17,所述涡轮气扇 17 的排气端与所述供气软管 11 的一端连通,所述供
气软管 11 的另一端可与所述蒸发腔 27 连通;
所述第一转辊 21 和所述第二转辊 22 的后端穿出所述主机箱 10 的后侧壁
且在所述第一转辊 21 和所述第二转辊 22 的穿出端上键连接设有所述同步带
轮 30,所述三相电机 26 的输出轴前端也键连接设有所述同步带轮 30,三个
所述同步带轮 30 通过所述同步带 29 啮合传动;
当所述三相电机 26 启动后带动所述第一转辊 21 和所述第二转辊 22 转动
使得布料移动,在该过程中所述上电热部 24 和所述下电热部 25 持续的对退
卷平铺段的布料进行加热,一方面直接缓步提高了布料的温度另一方面提高
了所述蒸发腔 27 内空气整体的温度,当布料卷绕至第二转辊 22 上时热量积
聚,然后反转所述三相电机 26 使得布料由上述第二转辊 22 上退卷并再次经
过上述上电热部 24 和所述下电热部 25 的加热,在该过程中湿气蒸发逸散在
所述蒸发腔 27 内,然后启动所述涡轮气扇 17 进行抽气,空气由所述蒸发腔
27 穿过所述集合屉壳 18 的上端口后进入所述干燥分离腔 28,在该过程中湿
气充分与所述除湿单元屉 13 内的活性炭吸湿颗粒接触从而使空气湿度下降,
并且干热空气再次注入所述蒸发腔 27 内保持所述蒸发腔 27 内的温度,有效
的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并且相比现有技术本装置的结构设计在作业时也更
加的安全,另外当布料在所述导向辊 23 的引导下左右交替卷绕,使得内外卷
绕圈层的布料之间相互挤压并且在高温以及湿度的影响下能使得布料表面保
持平整,并且不会阻碍布料正常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舱盖 15 的中部开设有一个贯穿的圆孔且在该圆孔内嵌装固
定设有透视玻璃 16,这样可通过透过所述透视玻璃 16 观察所述主机箱 10 内
的情况,便于工人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实时调控。
说 明 书
7
优选的,所述中架龙骨板 20 的上下端面固定设有保温隔热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向辊 23 外套装设有海绵套,这样在布料卷绕运动过程中
通过海绵套的弹性压缩特征给布料一定的拉伸收缩的补偿变量。
优选的,如图 2 所示,所述供气软管 11 分为独立的两段,且两段所述供
气软管 11 的活动端分别固定设有可螺纹连接的螺纹管接头,这样当将螺纹管
接头拧开后使得所述供气软管 11 断开,这样所述涡轮气扇 17 作业后使得外
部空气由位于所述主机箱 10 上侧的所述供气软管 11 进入后穿过所述集合屉
壳 18 将湿气裹挟后由位于所述主机箱 10 侧壁上的所述供气软管 11 处排出实
现外循环,这样在前期布料湿度较大时可将两段所述供气软管 11 连起来进行
热空气内循环便于提高热效率快速的提高所述蒸发腔 27 内的温度,有利于水
分的蒸发,当大部分湿气被吸收处理后,可将所述供气软管 11 的螺纹管接头
处断开进行外循环,这样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外部空气进入后可将所述
主机箱 10 内的湿气以及活性炭吸湿颗粒上的部分湿气带走,有利于高效彻底
的控制布料湿度,延长活性炭吸湿颗粒的使用时间以及吸湿速率,另外这样
的持续放热过程使所述主机箱 10 内的温度降低以便于工人后续的换料操作,
缩短了待机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
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