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

电 话:
联系人:科技成果转化
地 址:

成果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钢结构板与第二钢结构板,所述第一钢结构板与第二钢结构板内均贯穿设计有两个放置槽、中间槽、两个定位槽以及连接螺纹槽,对应位置处的所述放置槽均通过连通槽与对应位置处的中间槽相互连通,两个所述中间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机构,四个所述放置槽内均设置有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可以在对接钢结构板的时候提供预固定的效果,方便固定以及定位连接的好处。

 

1、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钢结构板(1)与第二钢结构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结构板(1)与第二钢结构板(2)内均贯穿设计有两个放置槽(8)、中间槽(10)、两个定位槽(6)以及连接螺纹槽(7),对应位置处的所述放置槽(8)均通过连通槽(9)与对应位置处的中间槽(10)相互连通,两个所述中间槽(10)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机构,四个所述放置槽(8)内均设置有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中间槽(10)内壁上的螺纹座(11),所述螺纹座(11)内贯穿设计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放置槽(8)内的定位柱(3),所述定位柱(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在对应位置处的连通槽(9)内滑动,所述固定杆(14)的另一端贯穿对应的连通槽(9)并延伸至对应的中间槽(10)内,所述固定杆(14)上位于对应的中间槽(10)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2),所述转动座(12)转动连接在连接杆(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套杆(4),所述转动套杆(4)的侧壁处设置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二钢结构板(2)上的两个定位柱(3)的位置与位于第一钢结构板(1)上的两个定位槽(6)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二钢结构板(2)上的所述第二螺纹杆(15)螺纹连接在位于第一钢结构板(1)上的连接螺纹槽(7)内。

 


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单,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一些企业施工环境中所使用的钢构物件一般都需要满足易拆易组合的条件,而一般的钢结构板都是直接吊装到指定位置后直接组合拼装的,这就需要考虑到对接稳定性的问题,在吊装安装的过程中,如何可以快速稳定的连接两块钢结构板,并且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可见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钢结构板与第二钢结构板,所述第一钢结构板与第二钢结构板内均贯穿设计有两个放置槽、中间槽、两个定位槽以及连接螺纹槽,对应位置处的所述放置槽均通过连通槽与对应位置处的中间槽相互连通,两个所述中间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机构,四个所述放置槽内均设置有定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中间槽内壁上的螺纹座,所述螺纹座内贯穿设计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定位槽内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在对应位置处的连通槽内滑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贯穿对应的连通槽并延伸至对应的中间槽内,所述固定杆上位于对应的中间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在连接杆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套杆,所述转动套杆的侧壁处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地,位于第二钢结构板上的两个定位柱的位置与位于第一钢结构板上的两个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位于第二钢结构板上的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在位于第一钢结构板上的连接螺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对接机构与定位装置相互配合,在需要彼此对接的钢结构板上设置了用于对接的定位柱以及相关机构,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对齐两个钢结构板,然后转动其中一个侧翼处的转动套杆带动对应的第二螺纹杆拧入到另一个对应的钢结构板侧壁上的连接螺纹槽内即可初步固定两个钢结构板,这一步起到了预固定的作用,可以直接避免两个钢结构板连接过程的不稳定,解放操作人员的双手,操作人员也只需要继续转动对应的转动套杆,通过连接杆带动两侧的固定杆在连通槽内运动,从而带动对应的定位柱从放置槽内脱出直至完全卡接到另一个钢结构板上的对应的定位槽内即可完成连接,本装置设计可靠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定位,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的钢结构板剖视图。

图中:1第一钢结构板、2第二钢结构板、3定位柱、4转动套杆、5连接杆、6定位槽、7连接螺纹槽、8放置槽、9连通槽、10中间槽、11螺纹座、12转动座、13第一螺纹杆、14固定杆、15第二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钢构拼装的对孔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钢结构板1与第二钢结构板2,第一钢结构板1与第二钢结构板2内均贯穿设计有两个放置槽8、中间槽10、两个定位槽6以及连接螺纹槽7,对应位置处的放置槽8均通过连通槽9与对应位置处的中间槽10相互连通,两个中间槽10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对接机构,对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中间槽10内壁上的螺纹座11,螺纹座11内贯穿设计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3,第一螺纹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连接杆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套杆4,转动套杆4的侧壁处设置有防滑纹。

具体地,四个放置槽8内均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放置槽8内的定位柱3,定位柱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在对应位置处的连通槽9内滑动,固定杆14的另一端贯穿对应的连通槽9并延伸至对应的中间槽10内,固定杆14上位于对应的中间槽10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2,转动座12转动连接在连接杆5上。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第二钢结构板2上的两个定位柱3的位置与位于第一钢结构板1上的两个定位槽6的位置相对应,位于第二钢结构板2上的第二螺纹杆15螺纹连接在位于第一钢结构板1上的连接螺纹槽7内。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直接对齐第一钢结构板1与第二钢结构板2,然后转动第二钢结构板2侧翼处的转动套杆4带动对应的第二螺纹杆15被拧入到第一钢结构板1侧壁上的连接螺纹槽7内连接,即可初步固定第一钢结构板1与第二钢结构板2,这一步起到了预固定的作用,可以直接避免第一钢结构板1与第二钢结构板2连接过程的不稳定,解放操作人员的双手,操作人员之后需要继续转动对应的转动套杆4,通过连接杆5带动两侧的固定杆14在连通槽9内运动,从而带动对应的定位柱3从放置槽8内脱出直至完全卡接到第一钢结构板1上对应的定位槽6内即可完成连接,此时第二螺纹杆15与连接螺纹槽7亦为完全连接状态,同时连接螺纹槽7不会妨碍转动套杆4的运动,可以让转动套杆4也进入到其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

 

图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