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
成果介绍
1.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包括上饲养箱(1)和下饲养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饲养箱(1)的顶部一侧通过旋转轴(5)连接由上饲养盖(3),所述上饲养盖(3)的顶部设置有提手(4),所述上饲养箱(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23),且所述第一进水管(2)位于第二进水管(23)的上方,所述上饲养箱(1)的外表面上方设置有进食物口(6),所述进食物口(6)的内部设置有橡胶片(7),所述上饲养箱(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一侧通过连接管(19)连接有喷头(20),所述上饲养箱(1)的内部设置有换气扇(15),所述换气扇(15)的一侧设置有进出气口(16),所述上饲养箱(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过滤网(21),所述过滤网(2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蓄水皿(22),所述上饲养箱(1)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4),且所述上饲养箱(1)的下方设置有下饲养箱(8),所述下饲养箱(8)的顶部设置有凸块(13),且所述凸块(13)位于卡槽(14)的内部,所述下饲养箱(8)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2),所述下饲养箱(8)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内部通过转轴(10)连接有滚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2)贯穿于上饲养箱(1)的一侧并连接有水泵(17),且所述水泵(17)的底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23)贯穿于上饲养箱(1)的一侧并延伸至上饲养箱(1)的内部,且第二进水管(23)位于蓄水皿(2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饲养箱(1)和下饲养箱(8)均匀钢化玻璃材料制作而成,且上饲养箱(1)的内表面光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饲养箱(8)通过凸块(13)和卡槽(14)与上饲养箱(1)紧密连接,且凸块(13)和卡槽(14)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板(9)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下饲养箱(8)的底部。
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蛇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蛇目,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蛇类是变温动物,体温低于人类,又被称为冷血动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会进入冬眠状态,部分蛇有毒,但大多数无毒,另外“十二生肖”中也有“蛇”这一属相。
现有的蛇类养殖饲养装置不方便处理蛇的排泄物,当工作人员需要清理蛇的排泄物时候,要将蛇取出后再清洗蛇的排泄物,这样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取出蛇的过程还危险,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现有的蛇类养殖饲养装置无法控制装置内的湿度,当湿度过底,会对蛇的健康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方便清洗排泄物和无法控制装置内湿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包括上饲养箱和下饲养箱,所述上饲养箱的顶部一侧通过旋转轴连接由上饲养盖,所述上饲养盖的顶部设置有提手,所述上饲养箱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且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第二进水管的上方,所述上饲养箱的外表面上方设置有进食物口,所述进食物口的内部设置有橡胶片,所述上饲养箱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喷头,所述上饲养箱的内部设置有换气扇,所述换气扇的一侧设置有进出气口,所述上饲养箱的内部下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蓄水皿,所述上饲养箱的底部设置有卡槽,且所述上饲养箱的下方设置有下饲养箱,所述下饲养箱的顶部设置有凸块,且所述凸块位于卡槽的内部,所述下饲养箱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下饲养箱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贯穿于上饲养箱的一侧并连接有水泵,且所述水泵的底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贯穿于上饲养箱的一侧并延伸至上饲养箱的内部,且第二进水管位于蓄水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上饲养箱和下饲养箱均匀钢化玻璃材料制作而成,且上饲养箱的内表面光滑。
优选的,所述下饲养箱通过凸块和卡槽与上饲养箱紧密连接,且凸块和卡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板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下饲养箱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设置有过滤网和下饲养箱,蛇的排泄物会经过过滤网进入下饲养箱,当工作人员需要清理蛇的排泄物时候,工作人员通过卡槽将上饲养箱和下饲养箱分开,再清理落在下饲养箱内蛇的排泄物即可,这样工作人员不需要取出蛇也能清洗排泄物,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而且不需要取出蛇,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该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设置有水泵和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当装置内的湿度低于湿度传感器的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给水泵,使水泵抽取第一进水管的水,将水由连接管输送入喷头,喷头喷洒水来提高湿度,当湿度高于湿度传感器另一个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给水泵,使水泵停止工作,这样能控制装置内的湿度,方便蛇的正常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饲养箱和下饲养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饲养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饲养箱,2、第一进水管,3、上饲养箱盖,4、提手,5、旋转轴,6、进食物口,7、橡胶片,8、下饲养箱,9、连接板,10、转轴,11、滚轮,12、凹槽,13、凸块,14、卡槽,15、换气扇,16、进出气口,17、水泵,18、湿度传感器,19、连接管,20、喷头,21、过滤网,22、蓄水皿,23、第二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湿度感传感器型号为WLHT-1S-200。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蛇类养殖饲养装置,包括上饲养箱1、第一进水管2、上饲养箱盖3、提手4、旋转轴5、进食物口6、橡胶片7、下饲养箱8、连接板9、转轴,10、滚轮11、凹槽12、凸块13、卡槽,14、换气扇15、进出气口16、水泵17、湿度传感器18、连接管19、喷头20、过滤网21、蓄水皿22和第二进水管23,所述上饲养箱1的顶部一侧通过旋转轴5连接由上饲养盖3,所述上饲养盖3的顶部设置有提手4,所述上饲养箱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23,所述第二进水管23贯穿于上饲养箱1的一侧并延伸至上饲养箱1的内部,且第二进水管23位于蓄水皿22的上方,这样方便工作人员给蛇为水,所述第一进水管2贯穿于上饲养箱1的一侧并连接有水泵17,且所述水泵17的底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8,这样方便控制装置内的湿度,且所述第一进水管2位于第二进水管23的上方,所述上饲养箱1的外表面上方设置有进食物口6,所述进食物口6的内部设置有橡胶片7,所述上饲养箱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一侧通过连接管19连接有喷头20,所述上饲养箱1的内部设置有换气扇15,所述换气扇15的一侧设置有进出气口16,所述上饲养箱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过滤网21,所述过滤网2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蓄水皿22,所述上饲养箱1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4,且所述上饲养箱1的下方设置有下饲养箱8,所述上饲养箱1和下饲养箱8均匀钢化玻璃材料制作而成,且上饲养箱1的内表面光滑,方便蛇晒太阳,同时方便观察蛇的生活,所述下饲养箱8的顶部设置有凸块13,且所述凸块13位于卡槽14的内部,所述下饲养箱8通过凸块13和卡槽14与上饲养箱1紧密连接,且凸块13和卡槽14相适配,这样使下饲养箱8和上饲养箱1的连接更紧密,所述下饲养箱8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2,所述下饲养箱8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板9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下饲养箱8的底部,这样使连接板9和下饲养箱8的连接更加牢固,述连接板9的内部通过转轴10连接有滚轮11。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拉起提手4将上饲养箱盖3打开,将饲养的蛇放入上饲养箱1的内部,盖上上饲养箱盖3,接通电源,换气扇15工作,将装置内的空气由进出气口16与外界空气交换,将第一进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23接通水源,水由第二进水管23进入蓄水皿22,将蓄水皿22装满水供蛇饮水,当蛇需要进食的时候,工作人员抓住食物,由进食物口6将食物送入上饲养箱1内,松开手,食物掉落在过滤网21上供蛇进食,蛇吃完食物后产生的排泄物会穿过过滤网21掉落在下饲养箱8内,当工作人员需要清洗蛇的排泄物后,通过凹槽12将上饲养箱1和下饲养箱8分开,单独清理下饲养箱8内的排泄物,清洗完成后,将下饲养箱8上的凸块13插入上饲养箱1上的卡槽14,将上饲养箱1和下饲养箱8连接,最后,当上饲养箱内的湿度传感器18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18输出信号给水泵17,使水泵17抽取第一进水管2连接的水,将水由连接管19输送入喷头20,喷头20喷洒水来提高湿度,当湿度高于湿度传感器18另一个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18输出信号给水泵17,使水泵17停止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图1
图2
图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