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
成果介绍
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5738567 U
(45)授权公告日 2022.02.08
(21)申请号 202122249312.4
(22)申请日 2021.09.16
(73)专利权人 陈佩茹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萝岗永顺大道岭南林语花园6栋1902房
(72)发明人 陈佩茹
(51)Int.Cl. A47J 43/2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桃开壳器,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形独特,方便省力,能间歇下料并可快速自动开壳且方便收集的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包括有机架、固定杆、推杆、压板、挤压机构和推料机构等;机架上对称设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之间内上方设有推杆和压板,压板位于推杆上方,两个固定上部之间设有挤压机构,挤压机构部件与推杆和压板连接,挤压机构内部设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与推杆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挤压机构,伺服电机的启动,通过转轴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和压板上下运动,压板将对核桃进行开壳,如此即可实现快速自动开壳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 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包括有机架(1)、固定杆(2)、推杆(3)和压板(4),机架(1)上对称设有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之间内上方设有推杆(3)和压板(4),压板(4)位于推杆(3)上方,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挤压机构(5)和推料机构(6),两个固定上部之间设有挤压机构(5),挤压机构(5)部件与推杆(3)和压板(4)连接,挤压机构(5)内部设有推料机构(6),推料机构(6)与推杆(3)配合。
-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其特征是:挤压机构(5)包括有外壳(51)、伺服电机(52)、皮带(53)、固定板(54)、转轴(55)、第一连接杆(56)和卡位板(57),两个固定杆(2)顶端之间设有外壳(51),外壳(51)内右壁下部安装有伺服电机(52),外壳(51)内中部对称设有固定板(54),两个固定板(54)上侧之间内转动式设有转轴(55),转轴(55)右侧与伺服电机(52)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53),转轴(55)上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杆(56),两个固定板(54)中部之间设有卡位板(57),第一连接杆(56)下端穿过卡位板(57)与压板(4)连接。
-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其特征是:推料机构(6)包括有第一弹簧(61)、限位板(62)、导套(63)和推块(64),固定板(54)前侧下部之间连接有导套(63),导套(63)与外壳(51)连接,导套(63)中间与推杆(3)滑动式配合,推杆(3)后端设有推块(64),推块(64)左右两侧对称滑动式设有限位板(62),两个限位板(62)均分别与同侧的固定板(54)之间连接有一排第一弹簧(61),限位板(62)均与压板(4)配合。
-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下料机构(7),下料机构(7)包括有下料箱(71)、盖板(72)、第一挡板(73)、导杆(74)、第二弹簧(75)、拨块(76)和第二连接杆(77),外壳(51)顶部设有下料箱(71),下料箱(71)顶部内滑动式设有盖板(72),外壳(51)内前壁上侧对称设有导杆(74),两个导杆(74)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73),第一挡板(73)顶部与下料箱(71)底部滑动式接触配合,导杆(74)上均绕有第二弹簧(75),第二弹簧(75)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挡板(73)和同侧的导杆(74)连接,推块(64)顶部后侧设有拨块(76),第一挡板(73)底部后侧设有第二连接杆(77),第二连接杆(77)与拨块(76)配合。
-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收集机构(8),收集机构(8)包括有收集箱(81)、旋转块(82)、第二挡板(83)和拉环(84),外壳(51)底端与机架(1)之间设有收集箱(81),收集箱(81)前壁左下部对称设有旋转块(82),两个旋转块(82)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挡板(83),第二挡板(83)与收集箱(81)滑动式配合,第二挡板(83)外侧右部设有拉环(84)。
-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其特征是:外壳(51)底部后侧开有圆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桃开壳器,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
背景技术
[0002] 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
[0003] 核桃由于壳比较坚硬,人们取核桃需要借助核桃开壳器将核桃打开,现有的核桃开壳器将核桃放入夹持部压紧,人们得用力夹压,且力度不好把控,容易把核仁夹成碎末,破碎的核桃壳容易到处飞溅,这样对开核桃者人身安全也带来隐患,同时也会造成打开核桃无法收集,浪费资源。
[0004]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外形独特,方便省力,能间歇下料并可快速自动开壳且方便收集的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外形独特,方便省力,能间歇下料并可快速自动开壳且方便收集的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包括有机架、固定杆、推杆、压板、挤压机构和推料机构,机架上对称设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之间内上方设有推杆和压板,压板位于推杆上方,两个固定上部之间设有挤压机构,挤压机构部件与推杆和压板连接,挤压机构内部设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与推杆配合。
[0007] 进一步,挤压机构包括有外壳、伺服电机、皮带、固定板、转轴、第一连接杆和卡位板,两个固定杆顶端之间设有外壳,外壳内右壁下部安装有伺服电机,外壳内中部对称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上侧之间内转动式设有转轴,转轴右侧与伺服电机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转轴上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杆,两个固定板中部之间设有卡位板,第一连接杆下端穿过卡位板与压板连接。
[0008] 进一步,推料机构包括有第一弹簧、限位板、导套和推块,固定板前侧下部之间连接有导套,导套与外壳连接,导套中间与推杆滑动式配合,推杆后端设有推块,推块左右两侧对称滑动式设有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均分别与同侧的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一排第一弹簧,限位板均与压板配合。
[0009] 进一步,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下料箱、盖板、第一挡板、导杆、第二弹簧、拨块和第二连接杆,外壳顶部设有下料箱,下料箱顶部内滑动式设有盖板,外壳内前壁上侧对称设有导杆,两个导杆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顶部与下料箱底部滑动式接触配合,导杆上均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挡板和同侧的导杆连接,推块顶部后侧设有拨块,第一挡板底部后侧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拨块配合。
[0010] 进一步,还包括有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有收集箱、旋转块、第二挡板和拉环,外壳底端与机架之间设有收集箱,收集箱前壁左下部对称设有旋转块,两个旋转块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收集箱滑动式配合,第二挡板外侧右部设有拉环。
[0011] 进一步,外壳底部后侧开有圆孔。
[0012] 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挤压机构,伺服电机的启动,通过转轴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和压板上下运动,压板将对核桃进行开壳,如此即可实现快速自动开壳的效果;
[0013] 2、通过设有推料机构,手动向后推动推杆,推杆带动核桃仁及碎壳均向后滑动至外壳开孔处并滑出,实现推料的效果;
[0014] 3、通过设有下料机构,推杆前后运动控制了下料箱内的核桃每次只能滑落一个,如此实现间歇下料的效果;
[0015] 4、通过设有收集机构,核桃仁及碎壳从外壳开孔处滑入收集箱内,人们即可打开第二挡板取出核桃仁及碎壳,达到收集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挤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机架,2_固定杆,3_推杆,4_压板,5_挤压机构,51_外壳,52_伺服电机,53_皮带,54_固定板,55_转轴,56_第一连接杆,57_卡位板,6_推料机构,61_第一弹簧,62_限位板,63_导套,64_推块,7_下料机构,71_下料箱,72_盖板,73_第一挡板,74_导杆,75_第二弹簧,76_拨块,77_第二连接杆,8_收集机构,81_收集箱,82_旋转块,83_第二挡板,84_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一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如图1‑4所示,包括有机架1、固定杆2、推杆3、压板4、挤压机构5和推料机构6,机架1上对称设有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之间内上方设有推杆3和压板4,压板4位于推杆3上方,两个固定上部之间设有挤压机构5,挤压机构5部件与推杆3和压板4连接,挤压机构5内部设有推料机构6,推料机构6与推杆3配合。
[0027] 当人们需要对核桃开壳时,可使用这种家用挤压式核桃开壳器,首先将核桃放入挤压机构5内的压板4下方,随后启动挤压机构5,挤压机构5部件运转带动压板4上下运动,使得压板4与将核桃进行来回挤压至开壳,达到自动开壳的效果,然后关闭挤压机构5,接着人们手动向后推动推杆3,推杆3将核桃仁及碎壳均推至挤压机构5底部的开孔处并滑落出来,实现推料的效果,如此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对下一个核桃开壳。
[0028] 挤压机构5包括有外壳51、伺服电机52、皮带53、固定板54、转轴55、第一连接杆56和卡位板57,两个固定杆2顶端之间设有外壳51,外壳51内右壁下部安装有伺服电机52,外壳51内中部对称设有固定板54,两个固定板54上侧之间内转动式设有转轴55,转轴55右侧与伺服电机52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53,转轴55上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杆56,两个固定板54中部之间设有卡位板57,第一连接杆56下端穿过卡位板57与压板4连接。
[0029] 当人们需要对核桃开壳时,先将核桃放入外壳51内的压板4下方,随后启动伺服电机52,伺服电机52输出轴带动皮带53运转,从而带动转轴5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56上下运动,继而带动压板4上下运动,压板4将对核桃进行开壳,如此即可实现快速自动开壳的效果,核桃开壳后,关闭伺服电机52即可。
[0030] 推料机构6包括有第一弹簧61、限位板62、导套63和推块64,固定板54前侧下部之间连接有导套63,导套63与外壳51连接,导套63中间与推杆3滑动式配合,推杆3后端设有推块64,推块64左右两侧对称滑动式设有限位板62,两个限位板62均分别与同侧的固定板54之间连接有一排第一弹簧61,限位板62均与压板4配合。
[0031] 当核桃开壳后,人们手动向后推动推杆3,推杆3带动核桃仁及碎壳均向后滑动至外壳51开孔处并滑出,实现推料的效果,推杆3后推的同时使得两个限位板62向外侧运动,第一弹簧61被压缩,随后向前拉回推杆3,第一弹簧61复位,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板62向内侧运动至复位。
[0032] 实施例2
[003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5‑7所示,还包括有下料机构7,下料机构7包括有下料箱71、盖板72、第一挡板73、导杆74、第二弹簧75、拨块76和第二连接杆77,外壳51顶部设有下料箱71,下料箱71顶部内滑动式设有盖板72,外壳51内前壁上侧对称设有导杆74,两个导杆74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73,第一挡板73顶部与下料箱71底部滑动式接触配合,导杆74上均绕有第二弹簧75,第二弹簧75两端均分别与第一挡板73和同侧的导杆74连接,推块64顶部后侧设有拨块76,第一挡板73底部后侧设有第二连接杆77,第二连接杆77与拨块76配合。
[0034] 当需要对核桃开壳时,人们先手动向上打开盖板72,然后将适量的核桃放入下料箱71内,再盖上盖板72,随后手动向前拉动推杆3,推杆3向前运动带动拨块76向前运动并接触第二连接杆77,使得第二连接杆77向前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挡板73向前运动,第二弹簧75被压缩,一个核桃将从下料箱71开孔滑入外壳51内,随后松手,第二弹簧75复位,从而使得第一挡板73向后运动挡住下料箱71,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77向后运动,继而带动拨块76和推杆3均向后运动至复位,如此实现间歇下料的效果。
[0035] 还包括有收集机构8,收集机构8包括有收集箱81、旋转块82、第二挡板83和拉环84,外壳51底端与机架1之间设有收集箱81,收集箱81前壁左下部对称设有旋转块82,两个旋转块82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二挡板83,第二挡板83与收集箱81滑动式配合,第二挡板83外侧右部设有拉环84。
[0036] 当核桃仁及碎壳从外壳51开孔滑入收集箱81内时,人们可手握拉环84向前拉动第二挡板83,从而使得第二挡板83向外翻转打开,然后可将手伸进收集箱81内取出核桃仁及碎壳,随后反向推动第二挡板83至复位关紧。
[0037]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