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一种滑板生产用板面压合装置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号楼102室

成果介绍

滑板生产用板面压合装置专利详情 body {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margin: 20px; } .header { margin-bottom: 20px; } .section { margin-bottom: 30px; } .label { font-weight: bold; } .value { margin-left: 10px; } table { width: 100%;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 th, td { border: 1px solid #ddd; padding: 8px; text-align: left; } th { background-color: #f2f2f2; } img {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margin-top: 10px; }

实用新型专利详情

专利号:CN 212666303 U

授权公告号:CN 212666303 U

授权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202021488970.8

申请日:2020.07.25

专利权人

名称:东莞市蓉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牛山光明大道东城中云智慧城市产业园C栋3层302-A42

发明人

覃海莲、肖杰康

技术领域

滑板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滑板项目可谓是极限运动历史的鼻祖,许多的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滑板主要由板面、砂纸、支架、PU、轮子、桥端螺母、桥钉、缓冲垫、轴承等组成,其中板面是滑板部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提供给使用者踩踏,一般选用加拿大枫木多层板压合而成,压缩工艺分为冷压与热压。

现有的板面压合装置无法自动上料或卸料,通常需要人工将涂胶后的薄板取出整合在一起,再放至压合台进行压合,操作较为繁琐,工作效率较低,不便于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板生产用板面压合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滑板生产用板面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上料机构、升降台、整合板和压合台,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脚,且工作台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控制面板,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架,且工作台顶部一侧的固定架上安装有第一传送机构,所述工作台顶部另一侧的固定架上安装有第二传送结构,且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结构的内部均固定有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结构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均通过皮带轮机构与传送带连接,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安装有架体,且架体顶部靠近控制面板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安装有压合导板,且压合导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压合板,所述压合导板底部的两侧与工作台顶部之间均固定有导柱,且导柱的外侧均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架体内部远离控制面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磁滑轨,且电磁滑轨的内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压合导板的一端安装有上料机构,且上料机构包括固定板、液压升降杆、支撑臂、安装盘、真空泵和真空吸盘,所述滑块与固定板连接,且固定板远离电磁滑轨一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的底端固定有安装盘,且安装盘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真空泵,所述安装盘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臂,且支撑臂底端远离安装盘的一侧均固定有真空吸盘,所述工作台顶部靠近控制面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压合台,且压合台的外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控制面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二液压推杆,且第二液压推杆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推板,所述工作台顶部远离控制面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远离控制面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液压推杆,所述安装板靠近控制面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推板,且第一液压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一推板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压合台之间的工作台顶部开设有升降槽,且升降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整合板,且整合板下方的工作台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槽下方的工作台内部开设有驱动仓,且驱动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仓的内侧壁之间均安装有丝杆,且丝杆上均设置有丝杆套,所述丝杆套的顶端均安装有支架,且支架的顶端均穿过滑槽与整合板的底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轴电机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上料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滑板生产用板面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上料机构16、升降台22、整合板24和压合台26,工作台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脚3,且工作台1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控制面板2,工作台1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架4,且工作台1顶部一侧的固定架4上安装有第一传送机构5,第一传送机构5、第二传送结构6和升降台22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升降台22与压合台26平行,同一竖直面设计使得上料机构16只需在水平的电磁滑轨15上进行移动,便可将板材由第一传送机构5移动至升降台22上,或将压合好的板面由升降台22移动至第二传送结构6上,而升降台22与压合台26平行,更便于板材在升降台22与压合台26之间转移,更便于自动上料与卸料的实现,无需人工手动搬运整理,自动化程度更高,使用更省时省力,板面生产效率更高,更便于滑板的批量生产。

工作台1顶部另一侧的固定架4上安装有第二传送结构6,且第一传送机构5和第二传送结构6的内部均固定有传送带13,第一传送机构5和第二传送结构6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的输出端均通过皮带轮机构与传送带13连接,工作台1的顶部安装有架体7,且架体7顶部靠近控制面板2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液压缸9,液压缸9的底部安装有压合导板10,且压合导板10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压合板8,压合导板10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导柱11相吻合的导槽,且压合导板10通过导槽与导柱11构成活动式连接,导槽设计使得压合导板10可在导柱11上进行平稳滑动,使得压合过程始终保持平稳状态,压合导板10不易发生倾斜,压合的效果更佳。

压合板8的形状与压合台26相吻合,且压合板8通过螺栓与压合导板10构成可拆卸式结构设计,相吻合设计使得压合板8进行压合时,板材各部位受力较为均匀,更便于一次性将板材压合成所需形状,设计更合理,而可拆卸式结构设计使得压合板8可进行更换,同时压合台26也可进行更换,便于生产不同形状的滑板板面,实用性更强。

压合导板10底部的两侧与工作台1顶部之间均固定有导柱11,且导柱11的外侧均设置有缓冲弹簧12,架体7内部远离控制面板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磁滑轨15,且电磁滑轨15的内部固定有滑块1501,滑块1501靠近压合导板10的一端安装有上料机构16,且上料机构16包括固定板1601、液压升降杆17、支撑臂33、安装盘34、真空泵35和真空吸盘36,滑块1501与固定板1601连接,且固定板1601远离电磁滑轨15一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液压升降杆17,液压升降杆17的底端固定有安装盘34,且安装盘34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真空泵35,安装盘34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臂33,且支撑臂33底端远离安装盘34的一侧均固定有真空吸盘36,工作台1顶部靠近控制面板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压合台26,且压合台26的外侧设置有挡板25,挡板25为三面挡板式设计,且挡板25内壁靠近第二推板27的位置处设置有推板槽29,推板槽29的形状与第二推板27相吻合,三面挡板式设计可使板材恰好被推至压合台26上方的合适位置,既能够对板材进行限位,又不会影响板材的转移,而推板槽29的设计使得第二推板27不使用时可嵌入推板槽29内部,不会对压合造成影响,设计更合理。

挡板25靠近控制面板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第二液压推杆28,且第二液压推杆28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推板27,工作台1顶部远离控制面板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安装板19,且安装板19远离控制面板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液压推杆20,安装板19靠近控制面板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推板21,且第一液压推杆20的输出端与第一推板21连接,安装板19与压合台26之间的工作台1顶部开设有升降槽18,且升降槽18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台22,升降台22上升至最大高度时其表面与压合台26平齐,且升降台22的形状与待压合板材形状相吻合,平齐设计使得第一推板21可直接将整合后的板材推至压合台26上方,更便于板材在升降台22与压合台26之间转移,而形状与待压合板材形状相吻合设计使得板材整理更顺利,设计更合理。

升降台22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整合板24,且整合板24下方的工作台1顶部均开设有滑槽23,整合板24的形状与升降台22相吻合,且整合板24的两侧板均为弧形板设计,相吻合弧形设计,使得整合板24向升降台22靠拢的过程中可逐步对板材进行整理,无需人工手动整理,使用的安全性更高,且使用更省力。

整合板24的宽度均为升降台22宽度的三分之一,且整合板24的高度均与压合台26平齐,三分之一设计使得两个整合板24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便于第一推板21和第二推板27的推送,高度均与压合台26平齐设计不会对板材的转移造成影响,设计更合理。

升降槽18下方的工作台1内部开设有驱动仓37,且驱动仓37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双轴电机31,双轴电机31的输出端与驱动仓37的内侧壁之间均安装有丝杆30,且丝杆30上均设置有丝杆套3001,丝杆套3001的顶端均安装有支架32,且支架32的顶端均穿过滑槽23与整合板24的底端连接,支架32均呈凵状设计,且支架32的顶端均通过螺栓与整合板24两个侧板的底端构成可拆卸式结构设计,支架32均与丝杆30垂直,凵状设计可恰好与整合板24两个侧板连接,使得整合板24的运动较为同步,整合效果更佳,而可拆卸式结构设计使得整合板24可更换,便于对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整合,适用性更强。

综上,该一种滑板生产用板面压合装置,使用时,接通电源,首先待压合的板材经过涂胶处理后落至第一传送机构5上方,被运输至工作台1上,接着电磁滑轨15工作,带动上料机构16移至板材上方,然后液压升降杆17工作,带动真空吸盘36下压,与板材贴紧,接着真空泵35工作,将板材吸住,然后电磁滑轨15和液压升降杆17协同作用将板材运送至升降台22上方,一般将7层板材放至升降台22上便可进行整理,双轴电机31工作带动丝杆30旋转,从而使丝杆套3001向中心靠拢,从而带动整合板24向升降台22靠拢,整合板24向升降台22靠拢的过程中可逐步对板材进行整理,整理完成后液压伸缩杆38工作,带动升降台22上移至与压合台26平齐,第一液压推杆20工作,带动第一推板21将整合后的板材推至压合台26上方,接着液压缸9工作,带动压合板8下压,对板材进行压合,压合完成后第二液压推杆28工作,带动第二推板27将压合好的板材推回升降台22,然后上料机构16工作,将压合好的板材转移至第二传送机构6上,传送出去进行后续加工处理,重复上述过程,便可实现板材的批量化压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

图1 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发明工作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发明双轴电机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 本发明上料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 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