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号楼102室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公告号: CN 213906738 U

授权公告日: 2021.08.06

申请号: 202120353884.4

申请日: 2021.02.08

专利权人: 秦明杰

地址: 047308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百尺镇西牢村底街则005号

发明人: 秦明杰

国际专利分类: H04M 1/1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文档内容:

  • 权利要求书: 1页
  • 说明书: 4页
  • 附图: 3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涉及智能手机配件技术领域,该手机壳的背壳部分厚度小于周侧部分厚度,在保护手机的同时减小了握持手机的厚度,优化了握持感。对于背壳部分和周侧部分为一体状设计的手机壳,在周侧部分往背壳部分过渡处设计厚度递减的过渡部分,过渡部分内侧设计均匀分布的突出的圆点作为缓冲部分。对于周侧部分和背壳部分不为一体状的手机壳,采用两者直接套接;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手机壳,在手机壳四个角处设计缓冲部分,上述缓冲部分包括均匀分布的突出的圆点,能够有效减小对应手机处的磕坏、摔坏几率。手机壳的周侧部分上边缘设计往手机壳中心方向的固定部分,固定部分从设计初位至其边缘厚度递减。

权利要求书

CN 213906738 U 1/1页

  1. 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手机壳的背壳部分厚度小于手机壳的周侧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对于周侧部分和背壳部分为一体状的手机壳,在手机壳的背壳部分和周侧部分的交界处即过渡部分为从手机壳周侧部分的较大厚度部分往手机壳的周侧部分的较小厚度部分为厚度逐渐递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对于手机外壳周侧部分和背壳部分为分开连接的情况,背壳部分和周侧部分的厚度不为逐渐递减状,而是厚度不同的两部分直接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手机壳的周侧部分远离后壳部分的边缘往手机壳中心部分有突出的固定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固定部分水平宽度相等,且固定部分不覆盖手机屏幕。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固定部分从周侧部分与固定部分相接之处的较大厚度部分边缘逐渐递减至固定部分边缘的较小厚度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过渡部分的贴近手机一侧的内侧部分增加缓冲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在手机壳的四个角处的内侧部分增加缓冲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缓冲部分为若干凸起的圆点。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圆点为均匀分布。

说明书

CN 213906738 U 1/4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机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机手机壳。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为了保护手机,避免摔落、磕碰手机时发生外壳损坏的情况发生都习惯用一个智能手机手机壳将手机保护起来,发挥手机壳的保护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手机壳太厚影响握持手机的手感,实际使用效果有瑕疵,导致部分用户在是否给手机套一个壳子上发生纠结,一方面是保护,另一方面是手感问题。

在现有手机壳设计中,手机壳四个角处和其他地方的设计类似,疏于对容易磕坏和摔坏的保护。此外,若手机壳的背壳部分与周侧部分不为一体状,现有的连接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机壳设计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壳,其背壳部分厚度小于周侧部分厚度,用户在使用时既保护了手机,也保持了良好的握持感。

各项细节和实际情况可以根据不同设计需求进行调整,确保最佳的手机保护性能及外观设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