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号楼102室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公告号:CN 212202633 U

授权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202020819432.6

申请日:2020.05.18

专利权人:商丘师范学院

地址: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平原中路55号

发明人:付坤、舒方杰

专利代理机构: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代理人:高为宝

国际分类:

  • F04D 29/64 (2006.01)
  • F04D 25/16 (2006.01)
  • F04D 25/08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包括机架本体和设置在机架本体上的风扇固定组件,所述风扇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风扇模组,所述风扇模组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固定柱匹配的固定孔,所述风扇模组通过固定柱卡设在固定板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设备的机架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风扇,拆装困难,且不能根据机架内部情况调节风扇位置和数量的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包括机架本体(1)和设置在机架本体(1)上的风扇固定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定组件(2)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之间设置有风扇模组(3),所述风扇模组(3)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固定柱(301),固定板(20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固定柱(301)匹配的固定孔(2011),所述风扇模组(3)通过固定柱(301)卡设在固定板(201)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1)为长方形框架,机架本体(1)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栓(202),所述固定板(201)通过固定螺栓(202)连接在腰形孔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1)为长条形板,固定板(201)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2012),所述定位孔(2012)的尺寸与所述腰形孔的尺寸匹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1)的厚度等于所述固定柱(301)的长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011)为成对设置的U形开孔,成对的固定孔(2011)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等于所述固定柱(301)之间的距离,固定孔(2011)的宽度与固定柱(301)的直径相匹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011)为等间距设置的U形开孔,相邻的固定孔(201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固定柱(301)之间的距离且若干个固定孔(2011)之间的间距之和等于所述固定柱(301)之间的距离,固定孔(2011)的宽度与固定柱(301)的直径相匹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设备也越来越普及,在大多数智能化设备中都需要用到散热器件,目前使用最多的散热器件就是风扇,通过多组风扇组成风扇模组对机架内部进行散热,而风扇模组作为散热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智能设备散热领域时,通常是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在机架上,使用螺栓或铆钉固定的风扇在结构上虽然连接紧密,但是在机架固定后当需要拆装或改变风扇的位置时,需要将螺栓或铆钉一一拆下,操作复杂。

[0003] 同时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的风扇,其位置、数量也已经确定,在机架安装固定后,其风扇的数量和相对位置也不能再进行调整。因此当机架需要根据机架内产生的热流对风扇的数量和位置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时,上述与机架固定的风扇往往难以实现,使得风扇使用受限,不能根据机架内部的情况进行风扇位置和数量的调整,限制了设备的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设备的机架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风扇,拆装困难,且不能根据机架内部情况调节风扇位置和数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

[0005] 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包括机架本体和设置在机架本体上的风扇固定组件,所述风扇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风扇模组,所述风扇模组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固定柱匹配的固定孔,所述风扇模组通过固定柱卡设在固定板上。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本体为长方形框架,机架本体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腰形孔内。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长条形板,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尺寸与所述腰形孔的尺寸匹配。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厚度等于所述固定柱的长度。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为成对设置的U形开孔,成对的固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等于所述固定柱之间的距离,固定孔的宽度与固定柱的直径相匹配。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为等间距设置的U形开孔,相邻固定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固定柱之间的距离且若干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之和等于所述固定柱之间的距离,固定孔的宽度与固定柱的直径相匹配。

附图说明

[0013]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4]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5] 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 图5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 附图标号为:1为机架本体,2为风扇固定组件,3为风扇模组,201为固定板,202为固定螺栓,301为固定柱,2011为固定孔,2012为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包括机架本体1和设置在机架本体1上的风扇固定组件2,所述机架本体1为长方形框架,机架本体1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栓202,所述风扇固定组件2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为长条形板,固定板201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2012,所述定位孔2012的尺寸与腰形孔的尺寸匹配,固定板201通过固定螺栓202穿过定位孔2012连接在腰形孔内,固定板201之间设置有风扇模组3。

风扇模组3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固定柱301,所述固定板201的厚度等于所述固定柱301的长度,固定板20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固定柱301匹配的固定孔2011,所述固定孔2011为成对设置的U形开孔,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孔2011为两排且分别设置在固定板201的上下两侧,成对的固定孔2011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等于所述固定柱301之间的距离,固定孔2011的宽度与固定柱301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风扇模组3通过固定柱301与固定孔2011配合而固定在固定板201上。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工作人员先将固定板201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到机架本体1上的合适位置,具体地,将固定螺栓202穿过第一块固定板201两端的定位孔2012,将固定板201安装至机架本体1侧面上的腰形孔内,调节固定板201的高度至合适位置,然后固定好第一块固定板201,然后在第一块固定板201下方将第二块固定板201安装至腰形孔内,保证两块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大于风扇模组3的高度,然后将风扇模组3上的固定柱301对准第二块固定板201上的固定孔2011,将风扇模组3逐个卡设在第二块固定板201上,向上移动第二块固定板201至其上的风扇模组3上端的固定柱301卡设在第一块固定板201下方的固定孔2011内,固定好第二块固定板201,完成第一排风扇模组3的安装,重复上述步骤,将所有风扇模组3依次安装至机架本体1上,完成风扇模组3的安装固定。

当需要根据机架本体1内部件的具体情况调整散热方案时,工作人员可以只需拆下具体位置处的固定板201,并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风扇模组3的数量,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固定板201在腰形孔内的位置来调节风扇模组3的高度,适应机架本体1内部的具体情况,达到改善机架本体1散热的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3-6所示,一种便于多模组风扇固定的机架,包括机架本体1和设置在机架本体1上的风扳固定组件2,所述机架本体1为长方形框架,机架本体1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栓202,所述风扇固定组件2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为长条形板,固定板201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2012,所述定位孔2012的尺寸与腰形孔的尺寸匹配,固定板201通过固定螺栓202穿过定位孔2012连接在腰形孔内,固定板201之间设置有风扇模组3。

风扇模组3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固定柱301,所述固定板201的厚度等于所述固定柱301的长度,固定板20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固定柱301匹配的固定孔2011,所述固定孔2011为等间距设置的U形开孔,相邻的固定孔201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固定柱301之间的距离且若干个固定孔2011之间的间距之和等于所述固定柱301之间的距离,固定孔2011的宽度与固定柱301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风扇模组3通过固定柱301与固定孔2011配合而固定在固定板201上。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工作人员先将固定板201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到机架本体1上的合适位置,具体地,将固定螺栓202穿过第一块固定板201两端的定位孔2012,将固定板201安装至机架本体1侧面上的腰形孔内,调节固定板201的高度至合适位置,然后固定好第一块固定板201,然后在第一块固定板201下方将第二块固定板201安装至腰形孔内,保证两块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大于风扇模组3的高度,然后将风扇模组3上的固定柱301对准第二块固定板201上的固定孔2011,将风扇模组3逐个卡设在第二块固定板201上,向上移动第二块固定板201至其上的风扇模组3上端的固定柱301卡设在第一块固定板201下方的固定孔2011内,固定好第二块固定板201,完成第一排风扇模组3的安装,重复上述步骤,将所有风扇模组3依次安装至机架本体1上,完成风扇模组3的安装固定。

当需要根据机架本体1内部件的具体情况调整散热方案时,工作人员可以只需拆下具体位置处的固定板201,并根据情况将移动风扇模组3的位置,或者对风扇模组3的数量进行增减调节,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固定板201在腰形孔内的位置来调节风扇模组3的高度,适应机架本体1内部的具体情况,达到改善机架本体1散热的效果。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