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
成果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实用新型专利
- 授权公告号: CN 216720962 U
- 授权公告日: 2022.06.10
- 申请号: 202123085390.1
- 申请日: 2021.12.10
- 专利权人: 淮安壹和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 223400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街道工业集中区5排6号
- 发明人: 蒋劲松
国际专利分类 (Int.Cl.)
- H02J 7/00 (2006.01)
- B65H 75/48 (2006.01)
文件信息
权利要求书: 1页 | 说明书: 3页 | 附图: 4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该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 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线轮,所述线轮的外部收卷有 充电线,所述线轮的外部设置有辅助件,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扭簧,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放 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防护垫;通过连接头直接与充电宝插接,并通过线轮对充电线进 行收卷,使得充电宝在使用时可以直接通过抽拉出外壳内部的充电线进行充电,不再需要单独进 行插接连接线,从而使得充电宝外壳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并且,通过棘轮与挡杆之间的相互配合, 可以对充电线的收卷进行限制,使得充电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持稳定状态。
权利要求书
CN 216720962 U 1/1页
-
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
设置有连接头(2),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线轮(3),所述线轮(3)的外部收卷有充电线
(4),所述线轮(3)的外部设置有辅助件(5),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扭簧(6),外壳
(1)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7),所述放置槽(7)的内部设置有防护垫(8),所述外壳(1)的内侧
面滑动连接有盖板(9),所述盖板(9)的底部设置有硬胶垫(10),所述硬胶垫(10)的底面开
振有齿槽(11),所述外壳(1)的内侧面设置有齿轮(12),所述齿轮(1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扭
簧(13),所述盖板(9)的外部设置有定位杆(14),所述外壳(1)的内侧面开设有定位槽(15),
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开设有槽口(16);
所述辅助件(5)包括棘轮(51)、挡杆(52)、弹簧(53)、拉绳(54)、按压杆(55),所述线轮 (3)的外部设置有棘轮(51),所述外壳(1)的内侧面设置有挡杆(52),所述挡杆(52)的底部 设置有弹簧(53),所述挡杆(52)的底部设置有拉绳(54),所述拉绳(54)的底部设置有按压 杆(55)。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 (2)设置在放置槽(7)的底部,所述连接头(2)与充电线(4)耦合,所述槽口(16)的规格与充 电线(4)的端头部分相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 (12)与齿槽(11)啮合,第二扭簧(13)与外壳(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 (15)的的位置、规格均与定位杆(14)相对应。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 簧(6)与棘轮(51)固定连接,所述挡杆(52)的位置、规格均与棘轮(51)相对应,所述挡杆 (52)与外壳(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 (53)与外壳(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杆(55)与外壳(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拉 绳(54)与外壳(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
说明书
CN 216720962 U 1/3页
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
背景技术
充电宝又叫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使用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 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充电的便携充电器,大部分都是为手机进行充电,特别应用在 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用作电能存储的电池以及稳定输出电压 的电路,充电宝在外出携带的时候会给充电宝装一个外壳,对充电宝起一个保护的作用。现 有的充电宝外壳与手机壳类似,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壳体卡合在充电宝的外表面,且无法 对充电宝进行完全包覆,使得不能对充电宝进行更为充分的防护,此外,充电宝在使用时, 虽然其底部设置有与充电宝相对应的插接口可以方便充电线进行抽取插接充电,但是在实 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还是需要额外的携带充电线,从而使得充电宝外壳在实际使用时依 旧存在着较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充电宝外壳使用不便以及无法对充电宝进行充分防护的问题,实现以 上充电宝外壳使用方便且可以度充电宝进行更好的防护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 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充电线抽取的充电宝外壳,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连接 头,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线轮,所述线轮的外部收卷有充电线,所述线轮的外部设置有辅 助件,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扭簧,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 有防护垫,所述外壳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硬胶垫,所述硬胶垫 的底面开设有齿槽,所述外壳的内侧面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 盖板的外部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外壳的内侧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开设有槽 口;
此外,所述辅助件包括棘轮、挡杆、弹簧、拉绳、按压杆,所述线轮的外部设置有棘轮, 所述外壳的内侧面设置有挡杆,在挡杆的限位作用下,棘轮只能够进行单向转动,且单向 转动方向与线轮放线时的转动方向一致,挡杆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挡杆的底部设置有拉绳, 拉绳的底部设置有按压杆,可以在充电线被抽出使用时对其反向移动进行限制,避免了 充电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反向抽拉的力导致充电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发生。
......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连接头;3、线轮;4、充电线;5、辅助件;51、棘轮;52、挡杆;53、弹 簧;54、拉绳;55、按压杆;6、第一扭簧;7、放置槽;8、防护垫;9、盖板;10、硬胶垫;11、齿槽; 12、齿轮;13、第二扭簧;14、定位杆;15、定位槽;16、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