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号楼102室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实用新型专利
  • 授权公告号: CN 216237979 U
  • 授权公告日: 2022.04.08
  • 申请号: 202122395541.7
  • 申请日: 2021.09.30
  • 专利权人: 胡巧玉
  • 地址: 400000 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明月沱802号重庆安道沥青有限公司
  • 发明人: 胡巧玉
  • Int.Cl.:
    • E01C 19/08(2006.01)
    • E01C 19/10(2006.01)
    • E01C 19/18(2006.01)

权利要求书: 1页 说明书: 3页 附图: 3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涉及沥青保温技术领域,包括混合车,混合车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轮,混合车的两侧底端对称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钩,混合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混合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该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通过滑轮、移动板、挂钩和活动槽的配合设置,使混合车的前侧可以固定在车辆后侧,便于给混合车提供动力,对沥青有序排放,通过滑槽、滑块、第二电机、齿轮和齿条的配合设置,使滑块在滑槽内部调节,对挂钩的高度调节,方便悬挂在车辆后侧。

权利要求书

CN 216237979 U 1/1页

  1. 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包括混合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车(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轮(2),所述混合车(1)的两侧底端对称开设有活动槽(5),所述活动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钩(4),所述混合车(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混合车(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所述安装板(8)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入料口(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槽(14),所述入料口(10)的底部和混合槽(1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入料口(10)的底部贯穿混合槽(1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1),所述第一电机(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轴承(11)的内部和转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2)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3),所述转轴(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固定板(6)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25),所述限位槽(25)的内部和限位块(15)活动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槽(14)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磁力阀(16),所述磁力阀(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温箱(17),所述保温箱(17)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加热机(18)。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9),所述单向阀(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放口(7)。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5)的内部开设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21),所述移动板(3)的一端和滑块(2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1)远离移动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2),所述第二电机(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23),所述活动槽(5)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24)。

说明书

CN 216237979 U 1/3页

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保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中一种产品,在常温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液体或固体,主要含有可溶液三氯乙烯烃类衍生物,其性质和组成随来源和生成方法的不同而变化,沥青的组成复杂,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常数。现有保温装置在沥青排放时,无法方便搅拌,由此影响路面铺设效果和使用效率。因此,提出一种新型保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排放口保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