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号楼102室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公告号:CN 211140305 U

授权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201921762639.8

申请日:2019.10.18

专利权人:合肥深思智能家电有限公司

地址: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安路以东明珠广场以北欧风街D01区

发明人:汪四海

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代理人:解敬文 施艳荣

国际分类号:

  • B65D 83/06(2006.01)
  • A47F 1/03(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存储与输送设备,具体为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腔的底端设置有V形聚合斗,V形聚合斗底端的一侧导通连接出料管底端,出料管中贯穿有送料螺杆,V形聚合斗底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送料螺杆的底端,箱体正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T形出料龙头,T形出料龙头中部的底面设有固定闸口,出料管顶端的开口导通连接T形出料龙头的开口端,T形出料龙头的内孔中嵌合筒形闸阀,筒形闸阀的中部设有转动闸口,固定闸口与转动闸口间歇性导通进行出料操作,在输送结束后T形出料龙头中的筒形闸阀转动闭锁出料口,对出料口闭锁,对大米进行良好的密封保存。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 CN 211140305 U 1/1页

  1. 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包括箱体(1)、出料管(3)、T形出料龙头(7)和筒形闸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端设置有V形聚合斗(2),所述V形聚合斗(2)底端的一侧导通连接所述出料管(3)的底端,所述出料管(3)中贯穿有送料螺杆(4),所述V形聚合斗(2)底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通过传动机构(6)传动连接所述送料螺杆(4)的底端,所述箱体(1)正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T形出料龙头(7),所述T形出料龙头(7)为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合的圆管体,所述T形出料龙头(7)中部的底面设有固定闸口(701),所述出料管(3)顶端的开口导通连接所述T形出料龙头(7)的开口端,所述T形出料龙头(7)的内孔中嵌合所述筒形闸阀(8),所述筒形闸阀(8)为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合的圆筒体结构,所述筒形闸阀(8)的中部设有转动闸口(801),所述固定闸口(701)和所述转动闸口(801)间歇性重合导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出料龙头(7)的闭合端活动嵌套有操作旋钮(9),所述筒形闸阀(8)另一端的中心垂直固定有连接轴(802),所述连接轴(802)的中部贯穿所述T形出料龙头(7)的闭合端并连接所述操作旋钮(9)的中心。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正面嵌合安装有触发开关(10),所述触发开关(10)串联于电源和所述驱动电机(5)之间,所述操作旋钮(9)的边侧连接有触动压杆(11),所述触动压杆(11)间歇性碰触或压合所述触发开关(1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正面的底端设有内凹的落料腔(12),所述落料腔(12)的底端安装有电子秤(13),所述箱体(1)正面的一侧嵌合安装有显示屏(14),所述电子秤(13)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1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腔(12)的内壁设有行程开关(15),所述行程开关(15)串联于所述触发开关(10)和所述驱动电机(5)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扣接有箱盖(16),所述箱盖(16)上固定有干燥剂袋(17)。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是锥齿轮传动副或蜗轮蜗杆传动副。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闸口(701)和所述转动闸口(801)为圆形孔结构或矩形孔结构或椭圆孔结构。

说明书

CN 211140305 U 1/5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料机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储米箱,解决了目前储米箱重心高、存储量少以及容易误操作泄漏的问题,从而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