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
成果介绍
说明书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包括机壳、坡道传送带、过渡坡板、检测室、检测传送带和出料坡道。机壳的右端设置有坡道传送带,坡道传送带由右向左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25度。坡道传送带带面上等距设置有多个与带面垂直的防滑板,坡道传送带左端设置有检测传送带。检测传送带的右端和坡道传送带的左端之间设置有过渡坡板,过渡坡板自右向左向下倾斜10度且设置于检测传送带的上方。检测传送带左端设置有出料坡道,出料坡道坡底端连接有行李放置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便于乘客将较重的行李放置于传送带上,同时后侧的缓冲组件能够有效缓冲行李滑下时的冲击力,避免行李内部物品损坏。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 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包括机壳(1)、坡道传送带(2)、过渡坡板(4)、检测室(6)、检测传送带(7)和出料坡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右端设置有所述坡道传送带(2),所述坡道传送带(2)由右向左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25度,所述坡道传送带(2)带面上等距设置有多个与带面垂直的防滑板(3),所述坡道传送带(2)左端设置有所述检测传送带(7),所述检测传送带(7)的右端和所述坡道传送带(2)的左端之间设置有所述过渡坡板(4),所述过渡坡板(4)自右向左向下倾斜10度且设置于所述检测传送带(7)的上方,所述检测传送带(7)左端设置有所述出料坡道(8),所述出料坡道(8)坡底端连接有行李放置板(17),所述行李放置板(17)的左端设置有挡板(9)。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传送带(7)设置于所述检测室(6)的内部。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度坡道(4)两侧均通过两块焊接板(5)焊接于所述机壳(1)和检测室(6)上。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坡道(8)坡顶处向所述检测传送带(7)的左端延伸并与带面齐平。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9)的右侧通过设置的缓冲组件(11)连接有缓冲板(10)。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11)包括铰接座(12)、缓冲支杆(13)、固定滑块(14)和缓冲弹簧(15),所述铰接座(12)共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缓冲板(10)背侧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铰接座(12)上均铰接有所述缓冲支杆(13),两个所述缓冲支杆(13)另一端均铰接有固定滑块(14),两个所述固定滑块(14)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5),两个所述固定滑块(14)均滑动套接于行李放置板(17)左端垂直设置的导向杆(16)上。
说明书
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安全检测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
背景技术
地铁安检是进入地铁人员必须履行的检查手续,是保障旅客人身安全的重要预防措施。地铁安检事关所有进入地铁的旅客人身安全,所以所有进入地铁的旅客都必须无一例外地经过检查后,才能允许进入。也就是说,地铁安检不存在任何特殊的免检对象。所有进入地铁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地铁安检。地铁安检的内容主要是检查旅客及其行李物品中是否携带枪支、弹药、易爆、腐蚀、有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确保地铁及乘客的安全。地铁安检必须在旅客进入地铁前进行,拒绝检查者不准进入地铁,情节严重者可转交至警方处理。
但是传统的地铁行李安检机内部的传送带均设置距地面一定高度,有行李的乘客需要将行李抬起放置于传送带上方可进行检测,尤其遇到行李较重的时候,将行李抬起至传送带上是十分困难的。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包括机壳、坡道传送带、过渡坡板、检测室、检测传送带和出料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右端设置有所述坡道传送带,所述坡道传送带由右向左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25度,所述坡道传送带带面上等距设置有多个与带面垂直的防滑板,所述坡道传送带左端设置有所述检测传送带,所述检测传送带的右端和所述坡道传送带的左端之间设置有所述过渡坡板,所述过渡坡板自右向左向下倾斜10度且设置于所述检测传送带的上方,所述检测传送带左端设置有所述出料坡道,所述出料坡道坡底端连接有行李放置板,所述行李放置板的左端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传送带设置于所述检测室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过度坡道两侧均通过两块焊接板焊接于所述机壳和检测室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坡道坡顶处向所述检测传送带的左端延伸并与带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右侧通过设置的缓冲组件连接有缓冲板。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铰接座、缓冲支杆、固定滑块和缓冲弹簧,所述铰接座共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缓冲板背侧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铰接座上均铰接有所述缓冲支杆,两个所述缓冲支杆另一端均铰接有固定滑块,两个所述固定滑块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两个所述固定滑块均滑动套接于行李放置板左端垂直设置的导向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过安检时乘客先将行李放置于坡道传送带的带面上,此时行李会随着防滑板向上位移,随后通过过渡坡板滑至检测传送带上,行李跟随检测传送带运出检测室,并通过出料坡道滑至行李放置板上,并通过缓冲板和缓冲组件缓冲行李滑下的冲击力,该装置便于乘客将较重的行李放置于传送带上,同时后侧的缓冲组件能够有效缓冲行李滑下时的冲击力,避免行李内部物品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的结构示意图;
-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 机壳
- 坡道传送带
- 防滑板
- 过渡坡板
- 焊接板
- 检测室
- 检测传送带
- 出料坡道
- 挡板
- 缓冲板
- 缓冲组件
- 铰接座
- 缓冲支杆
- 固定滑块
- 缓冲弹簧
- 导向杆
- 行李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地铁安全检测用行李安检机,包括机壳1、坡道传送带2、过渡坡板4、检测室6、检测传送带7和出料坡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右端设置有所述坡道传送带2,所述坡道传送带2由右向左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25度,所述坡道传送带2带面上等距设置有多个与带面垂直的防滑板3,所述坡道传送带2左端设置有所述检测传送带7,所述检测传送带7的右端和所述坡道传送带2的左端之间设置有所述过渡坡板4,所述过渡坡板4自右向左向下倾斜10度且设置于所述检测传送带7的上方,所述检测传送带7左端设置有所述出料坡道8,所述出料坡道8坡底端连接有行李放置板17,所述行李放置板17的左端设置有挡板9。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检测传送带7设置于所述检测室6的内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过度坡道4两侧均通过两块焊接板5焊接于所述机壳1和检测室6上。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出料坡道8坡顶处向所述检测传送带7的左端延伸并与带面齐平。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挡板9的右侧通过设置的缓冲组件11连接有缓冲板10。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缓冲组件11包括铰接座12、缓冲支杆13、固定滑块14和缓冲弹簧15,所述铰接座12共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缓冲板10背侧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铰接座12上均铰接有所述缓冲支杆13,两个所述缓冲支杆13另一端均铰接有固定滑块14,两个所述固定滑块14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5,两个所述固定滑块14均滑动套接于行李放置板17左端垂直设置的导向杆16上。
在具体应用时,过安检时乘客先将行李放置于坡道传送带2的带面上,此时行李会随着防滑板3向上位移,随后通过过渡坡板4滑至检测传送带7上,行李跟随检测传送带7运出检测室6,并通过出料坡道8滑至行李放置板17上,并通过缓冲板10和缓冲组件11缓冲行李滑下的冲击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附图
图1
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