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
成果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 授权公告号:CN 216605411 U
- 授权公告日:2022.05.27
- 申请号:202123101634.0
- 申请日:2021.12.06
- 专利权人:孔淑剑
- 地址:510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峰洲社区里广路64号悦园小区10栋601房
- 发明人:孔淑剑
- 国际专利分类:B02C 4/08(2006.01), B02C 4/12(2006.01), B02C 4/28(2006.01), F26B 2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所述粉碎箱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粉碎辊,所述粉碎箱的内部靠近一号粉碎辊处设置有二号粉碎辊,所述一号粉碎辊与二号粉碎辊的下方设置有三号粉碎辊,所述粉碎箱的内部下端表面靠近三号粉碎辊处设置有齿板,所述粉碎箱的后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粉碎箱之间设置有联轴器,所述粉碎箱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粉碎箱的下方设置有传料筒,所述传料筒的上方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与传料筒之间设置有进风管。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具有较好的粉碎效果,提高粉碎质量,同时具有烘干的作用,便于物料的排出,避免堵塞。
权利要求书
CN 216605411 U 1/1页
- 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箱(1)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粉碎辊(12),所述粉碎箱(1)的内部靠近一号粉碎辊(12)处设置有二号粉碎辊(13),所述一号粉碎辊(12)与二号粉碎辊(13)的下方设置有三号粉碎辊(15),所述粉碎箱(1)的内部下端表面靠近三号粉碎辊(15)处设置有齿板(16),所述粉碎箱(1)的后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与粉碎箱(1)之间设置有联轴器(18),所述粉碎箱(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3),所述粉碎箱(1)的下方设置有传料筒(5),所述传料筒(5)的上方设置有通风管(9),所述通风管(9)与传料筒(5)之间设置有进风管(10),所述传料筒(5)的上端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气体加热器(8),所述气体加热器(8)的后方位于支撑架(3)内侧表面设置有鼓风箱(7),所述传料筒(5)的下端右侧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粉碎箱(1)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料口(2)。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18)与驱动电机(11)以及粉碎箱(1)之间均为活动连接,所述一号粉碎辊(12)以及二号粉碎辊(13)的输出端均延伸至粉碎箱(1)的外部与联轴器(18)相连,所述驱动电机(11)的正下方设置有传动轮(14),所述三号粉碎辊(15)的输出端延伸至粉碎箱(1)的外部与传动轮(14)相连,所述驱动电机(11)与传动轮(14)之间为传动连接,所述齿板(16)与粉碎箱(1)之间为活动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粉碎辊(12)与二号粉碎辊(13)均为粗齿粉碎辊,所述一号粉碎辊(12)与二号粉碎辊(13)互相齿合,所述三号粉碎辊(15)为细齿粉碎辊,所述三号粉碎辊(15)与齿板(16)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齿板(16)的数量为两组对称分布在三号粉碎辊(15)的两侧。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箱(7)与支撑架(3)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气体加热器(8)与传料筒(5)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通风管(9)与进风管(10)以及气体加热器(8)之间均为活动连接,所述进风管(10)出口端延伸至传料筒(5)的内部上方,所述鼓风箱(7)与气体加热器(8)由连接管相连。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筒(5)的左端设置有输送电机(4),所述传料筒(5)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杆(17),所述螺旋杆(17)的左侧端口与输送电机(4)相连,所述进风管(10)的数量为四组且呈阵列排布。
说明书
CN 216605411 U 1/3页
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收割之后,会留有农作物的废料如秸秆、根茎等不易处理,焚烧会污染环境,处理农作物的废料通常会用到粉碎装置,然而现有的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存在粉碎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不具有农作物的废料烘干的作用,后续烘干费时费力,湿度较高的废料粉碎后不易排出,容易堵塞,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所述粉碎箱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粉碎辊,所述粉碎箱的内部靠近一号粉碎辊处设置有二号粉碎辊,所述一号粉碎辊与二号粉碎辊的下方设置有三号粉碎辊,所述粉碎箱的内部下端表面靠近三号粉碎辊处设置有齿板,所述粉碎箱的后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粉碎箱之间设置有联轴器,所述粉碎箱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粉碎箱的下方设置有传料筒,所述传料筒的上方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与传料筒之间设置有进风管,所述传料筒的上端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气体加热器,所述气体加热器的后方位于支撑架内侧表面设置有鼓风箱,所述传料筒的下端右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粉碎箱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料口。
附图说明
-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的粉碎箱剖视图;
-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的部分后视图;
-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的传料筒剖视图。
图中:1、粉碎箱;2、进料口;3、支撑架;4、输送电机;5、传料筒;6、出料口;7、鼓风箱;8、气体加热器;9、通风管;10、进风管;11、驱动电机;12、一号粉碎辊;13、二号粉碎辊;14、传动轮;15、三号粉碎辊;16、齿板;17、螺旋杆;18、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1,粉碎箱1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粉碎辊12,粉碎箱1的内部靠近一号粉碎辊12处设置有二号粉碎辊13,一号粉碎辊12与二号粉碎辊13的下方设置有三号粉碎辊15,便于农作物废料的多次粉碎,粉碎箱1的内部下端表面靠近三号粉碎辊15处设置有齿板16,粉碎箱1的后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与粉碎箱1之间设置有联轴器18,便于动力传输,粉碎箱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3,粉碎箱1的下方设置有传料筒5,传料筒5的上方设置有通风管9,通风管9与传料筒5之间设置有进风管10,传料筒5的上端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气体加热器8,气体加热器8的后方位于支撑架3内侧表面设置有鼓风箱7,利于粉碎后的农作物废料的快速烘干,传料筒5的下端右侧设置有出料口6,粉碎箱1的左侧上端设置有进料口2。
联轴器18与驱动电机11以及粉碎箱1之间均为活动连接,一号粉碎辊12以及二号粉碎辊13的输出端均延伸至粉碎箱1的外部与联轴器18相连,驱动电机11的正下方设置有传动轮14,三号粉碎辊15的输出端延伸至粉碎箱1的外部与传动轮14相连,驱动电机11与传动轮14之间为传动连接,齿板16与粉碎箱1之间为活动连接,有利于农作物废料的多次粉碎。
一号粉碎辊12与二号粉碎辊13均为粗齿粉碎辊,一号粉碎辊12与二号粉碎辊13互相齿合,三号粉碎辊15为细齿粉碎辊,三号粉碎辊15与齿板16之间为活动连接,齿板16的数量为两组对称分布在三号粉碎辊15的两侧,有利于提高粉碎效果和粉碎质量。
鼓风箱7与支撑架3之间为活动连接,气体加热器8与传料筒5之间为活动连接,通风管9与进风管10以及气体加热器8之间均为活动连接,进风管10出口端延伸至传料筒5的内部上方,鼓风箱7与气体加热器8由连接管相连,有利于粉碎后的农作物废料的烘干,避免湿度较高的废料堵塞装置。
传料筒5的左端设置有输送电机4,传料筒5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杆17,螺旋杆17的左侧端口与输送电机4相连,进风管10的数量为四组且呈阵列排布,有利于提高烘干效果,加快烘干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农作物废料的粉碎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借助一号粉碎辊12、二号粉碎辊13、三号粉碎辊15、齿板16、驱动电机11、联轴器18以及传动轮14的共同作用,农作物废料粉碎时,驱动电机11利用联轴器18带动一号粉碎辊12和二号粉碎辊13转动,一号粉碎辊12和二号粉碎辊13相互转动,彼此齿合对进入粉碎箱1的农作物废料进行初步粉碎,驱动电机11利用传动轮14带动三号粉碎辊15转动,三号粉碎辊15与齿板16互相齿合对一号粉碎辊12和二号粉碎辊13初步粉碎后的物料进行二次加工粉碎,使农作物废料粉碎更充分,从而具有较好的粉碎效果,提高粉碎质量;通过鼓风箱7、气体加热器8、通风管9以及进风管10配合螺旋杆17的共同作用,农作物废料粉碎后进入传料筒5进行输送烘干时,输送电机4带动螺旋杆17旋转,对物料进行螺旋输送的同时也可对物料进行翻滚,与此同时,鼓风箱7鼓出气体经过气体加热器8加热后形成热风,进入通风管9,最后由进风管10进入传料筒5对粉碎后的农作物废料进行烘干,从而具有烘干的作用,便于物料的排出,避免堵塞。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