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授权公告号:CN 212499230 U
授权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202020759414.3 B32B 33/00(2006.01)
申请日:2020.05.09
专利权人:常熟市嘉淀纺织有限公司
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泰康路2号3幢
发明人:顾子文
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代理人:王友生
国际专利分类:
- B32B 3/30(2006.01)
- B32B 7/08(2019.01)
- B32B 27/02(2006.01)
- B32B 27/12(2006.01)
- B32B 27/3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音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包括吸音棉层、连接层和隔热层;所述连接层设置在吸音棉层和隔热层之间,且吸音棉层、连接层和隔热层大小一致;所述连接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凸起,吸音棉层的下表面和隔热层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和连接凸起卡合且和连接凸起结构适配的连接凹槽;所述吸音棉层、连接层和隔热层的四周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在吸音棉层和隔热层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吸音棉层和隔热层的连接层,实现对吸音棉层和隔热层的可拆卸式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极大地方便了该吸音棉的清理。
权利要求书
CN 212499230 U 1/1页
- 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音棉层(1)、连接层(2)和隔热层(3);所述连接层(2)设置在吸音棉层(1)和隔热层(3)之间,且吸音棉层(1)、连接层(2)和隔热层(3)大小一致;所述连接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凸起(4),吸音棉层(1)的下表面和隔热层(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和连接凸起(4)卡合且和连接凸起(4)结构适配的连接凹槽(5);所述吸音棉层(1)、连接层(2)和隔热层(3)的四周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6)、第二连接孔(7)和第三连接孔(8),且第二连接孔(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孔(6)和第三连接孔(8)的内部,且连接杆(9)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柱(10)和第二螺纹连接柱(11),第一螺纹连接柱(10)和第二螺纹连接柱(11)的外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13)的高度分别和第一连接孔(6)、第三连接孔(8)的高度适配。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起(4)和连接凹槽(5)上均设置有限位孔(14),限位孔(14)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的长度和连接层(2)的长度一致。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分别和第一连接孔(6)和第三连接孔(8)的弧度适配,且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的直径大小大于连接杆(9)的直径大小。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远离连接杆(9)的一面上均设置有便于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拆卸的内梅花孔(16)。
说明书
CN 212499230 U 1/3页
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音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音棉大多为吸音棉层和隔热层、防潮层等材料复合制成,且吸音棉层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灰尘会落入吸音棉层上,但由于复合结构的吸音棉层大多为一体式结构,人们需要对吸音棉进行清理时无法将吸音棉层单独拆卸,使得人们对吸音棉的清理十分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包括吸音棉层、连接层和隔热层,其中吸音棉层由PET聚酯纤维制成,隔热层为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所述连接层设置在吸音棉层和隔热层之间,且吸音棉层、连接层和隔热层大小一致;所述连接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凸起,吸音棉层的下表面和隔热层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和连接凸起卡合且和连接凸起结构适配的连接凹槽;所述吸音棉层、连接层和隔热层的四周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的内部,且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柱和第二螺纹连接柱,第一螺纹连接柱和第二螺纹连接柱的外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高度分别和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的高度适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上均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长度和连接层的长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和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的弧度适配,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直径大小大于连接杆的直径大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远离连接杆的一面上均设置有便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拆卸的内梅花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层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音棉层;2、连接层;3、隔热层;4、连接凸起;5、连接凹槽;6、第一连接孔;7、第二连接孔;8、第三连接孔;9、连接杆;10、第一螺纹连接柱;11、第二螺纹连接柱;12、第一限位块;13、第二限位块;14、限位孔;15、限位杆;16、内梅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的吸音棉,包括吸音棉层1、连接层2和隔热层3;连接层2设置在吸音棉层1和隔热层3之间,且吸音棉层1、连接层2和隔热层3大小一致;连接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凸起4,吸音棉层1的下表面和隔热层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和连接凸起4卡合且和连接凸起4结构适配的连接凹槽5;吸音棉层1、连接层2和隔热层3的四周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孔6、第二连接孔7和第三连接孔8,且第二连接孔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孔6和第三连接孔8的内部,且连接杆9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柱10和第二螺纹连接柱11,第一螺纹连接柱10和第二螺纹连接柱11的外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13的高度分别和第一连接孔6、第三连接孔8的高度适配。
进一步的,连接凸起4和连接凹槽5上均设置有限位孔14,限位孔14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的长度和连接层2的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分别和第一连接孔6和第三连接孔8的弧度适配,且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的直径大小大于连接杆9的直径大小。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远离连接杆9的一面上均设置有便于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拆卸的内梅花孔16。
工作原理
在该吸音棉需要拆卸清理时,操作人员可以用带有梅花头的工具插入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的内梅花孔16的内部,然后通过旋转工具使得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逐渐脱离第一螺纹连接柱10和第二螺纹连接柱11,依次将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分别从第一连接孔6和第三连接孔8中取出,然后将连接杆9从第二连接孔7的内部取出。接着操作人员用手指用力将吸音棉层1和隔热层3内部的限位杆15的一端分别向吸音棉层1和隔热层3的内部推入,限位杆15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出吸音棉层1和隔热层3,操作人员用手握住限位杆15露在外部的一端向外拉出,使得限位杆15脱离连接凸起4和连接凹槽5上的限位孔14,然后操作人员用手将吸音棉层1和隔热层3分别从连接层2内拉出,并对吸音棉层1进行清理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