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公告号:CN 213106879 U
授权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202021389104.3
申请日:2020.07.15
专利权人:程云
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丽康街3号703房
发明人:程云
Int.Cl.:
B25J 15/00(2006.01)
B25J 15/10(2006.01)
B25J 18/00(2006.01)
B65G 47/9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货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包括底座和机械臂,所述底座的表面设置有机械臂,所述底座的表面皆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柱,且紧固螺柱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下方,所述机械臂一端的表面安装有液压杆,且液压杆底端的表面铰接有调节盘,所述转块上方的液压杆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轴,所述调节盘底部的表面固定有转盘,且转盘远离调节盘一侧的表面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取放机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送货机用机械手便于取放物品的功能,提高了送货机用机械手使用时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送货机用机械手使用时的便利程度。
权利要求书
CN 213106879 U 1/1页
- 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包括底座(1)和机械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设置有机械臂(2),且机械臂(2)下方的底座(1)内部镶嵌有第二电机(10),且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杆(9),并且转杆(9)一端的表面与机械臂(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表面皆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柱(14),且紧固螺柱(14)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下方,所述机械臂(2)一端的表面安装有液压杆(5),且液压杆(5)底端的表面铰接有调节盘(6),所述调节盘(6)的表面皆开设有等间距的调节槽(18),且调节槽(18)一侧的调节盘(6)表面皆固定有弧型块(17),所述弧型块(17)一侧的调节盘(6)表面铰接有转块(16),所述转块(16)上方的液压杆(5)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4),且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轴(3),所述调节盘(6)底部的表面固定有转盘(7),且转盘(7)远离调节盘(6)一侧的表面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取放机构(8),所述底座(1)的表面固定有控制排键(11),且控制排键(1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4)、液压杆(5)和第二电机(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2)外侧的底座(1)表面皆开设有按压槽(12),且按压槽(12)下方的底座(1)内部开设有调节腔体(20),所述按压槽(12)两侧的底座(1)表面皆铰接有挡片(13)。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转块(16)分别与弧型块(17)和调节槽(18)相互配合,并且转块(16)的表面与转轴(3)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机构(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夹持块(801)、第二夹持块(802)、滑框(803)、滑块(804)、伸展杆(805)、滑道(806)、推块(807)和防护垫(808),所述转盘(7)远离调节盘(6)一侧的表面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滑框(803),且滑框(803)的表面设置有滑块(804),并且滑块(804)与滑框(803)相互滑动配合,所述滑块(804)底部的表面铰接有第一夹持块(801),且第一夹持块(801)一侧的滑块(804)表面铰接有第二夹持块(802),并且第二夹持块(802)与第一夹持块(801)相互铰接。
-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802)和第一夹持块(801)的表面皆固定有防护垫(808),且防护垫(808)上方的第一夹持块(801)与第二夹持块(802)表面皆固定有滑道(806),所述滑道(806)的表面设置有推块(807),且推块(807)与滑道(806)相互滑动配合,所述推块(807)上方的转盘(7)表面皆安装有伸展杆(805),且伸展杆(805)的输出端与推块(807)固定连接,并且伸展杆(805)的输入端与控制排键(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13)下方的按压槽(12)内部设置有卡杆(15),且卡杆(15)的一端依次贯穿按压槽(12)和调节腔体(20)并延伸至底座(1)的下方,所述调节腔体(20)内部的卡杆(15)表面皆固定有弹簧杆(19),且弹簧杆(19)一端的表面与调节腔体(20)的内壁固定连接。
说明书
CN 213106879 U 1/4页
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货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
背景技术
送货机,即通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的送货机运载物品,自动送达目的地,其优点主要在于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而有些送货机在送货时经常会使用机械手来进行取放物品。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送货机用机械手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 传统的此类送货机用机械手在使用时一般取放物品较为繁琐,从而降低了送货机用机械手使用时的便捷性;
- 传统的此类送货机用机械手在使用时一般很少设置夹取多个物品的功能,从而降低了送货机用机械手使用时的工作效率;
- 传统的此类送货机用机械手在使用时一般安装较为复杂,从而严重影响了送货机用机械手使用时的便利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送货机用机械手使用时的取放不便,工作效率低,以及安装不便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取放的送货机用机械手,包括底座和机械臂,所述底座的表面设置有机械臂,且机械臂下方的底座内部镶嵌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杆,并且转杆一端的表面与机械臂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表面皆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柱,且紧固螺柱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下方,所述机械臂一端的表面安装有液压杆,且液压杆底端的表面铰接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的表面皆开设有等间距的调节槽,且调节槽一侧的调节盘表面皆固定有弧型块,所述弧型块一侧的调节盘表面铰接有转块,所述转块上方的液压杆表面固定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轴,所述调节盘底部的表面固定有转盘,且转盘远离调节盘一侧的表面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取放机构,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有控制排键,且控制排键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液压杆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械臂外侧的底座表面皆开设有按压槽,且按压槽下方的底座内部开设有调节腔体,所述按压槽两侧的底座表面皆铰接有挡片。
优选的,转块分别与弧型块和调节槽相互配合,并且转块的表面与转轴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取放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滑框、滑块、伸展杆、滑道、推块和防护垫,所述转盘远离调节盘一侧的表面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滑框,且滑框的表面设置有滑块,并且滑块与滑框相互滑动配合,滑块底部的表面铰接有第一夹持块,且第一夹持块一侧的滑块表面铰接有第二夹持块,并且第二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相互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表面皆固定有防护垫,且防护垫上方的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表面皆固定有滑道,所述滑道的表面设置有推块,且推块与滑道相互滑动配合,所述推块上方的转盘表面皆安装有伸展杆,且伸展杆的输出端与推块固定连接,并且伸展杆的输入端与控制排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片下方的按压槽内部设置有卡杆,且卡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按压槽和调节腔体并延伸至底座的下方,所述调节腔体内部的卡杆表面皆固定有弹簧杆,且弹簧杆一端的表面与调节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盘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放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