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 授权公告号: CN 213113874 U
- 授权公告日: 2021.05.04
- 申请号: 202021805235.5
- 申请日: 2020.08.26
- 专利权人: 陈诗婷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沙河大街四航局14栋南405
- 发明人: 陈诗婷
国际专利分类 (Int.Cl.)
- D06B 3/10(2006.01)
- D06B 23/20(2006.01)
- D06B 3/34(2006.01)
- D06G 1/00(2006.01)
- D06B 15/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涉及纺织生产领域,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 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所述固定板的侧壁 贯穿开设有收集孔,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辊筒。通过毛刷的使用,可将 染色后的布料表面的附着物从布料上清除,避免后续烘干后,布料表面不平整、出现 凸点的情况发生,且通过滑块、弹簧、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之间的配合使用, 可对不同厚度的布料染色后挤压,避免布料沾有过多染料,而难以烘干,且通过收集 孔的设置,可对挤压出的多余染料进行回收,进而节省资源。
权利要求书
CN 213113874 U 1/1页
- 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 搅拌机构,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 多个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6),所述固定板(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 收集孔(7),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辊筒(8),多个所述辊筒(8)的末端均转 动连接在相对的箱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箱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9),两个 所述滑槽(9)内共同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箱体(1)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热鼓风机(14),所 述箱体(1)的侧壁分别贯穿开设有进布口(15)、出布口(16)、注料口(17),所述箱体(1) 的下端侧壁贯穿连接有排料口(18)。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固定安装在箱体(1)下端的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杆 (3),所述转杆(3)的末端贯穿箱体(1)的下端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 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9)侧壁上的两个滑块(10),两个所述滑块(10)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 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滑槽(9)的上端侧壁上,两个所述滑块(10)共 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9),所述第一连接杆(19)的侧壁滑动套接有第一挤压辊(12), 所述箱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0),所述第二连接杆(20)的侧 壁滑动套接有第二挤压辊(13)。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为弹 力弹簧,且其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6)采用 尼龙材质制成。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孔(7)的 侧壁采用倾斜状设置。
说明书
CN 213113874 U 1/3页
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染色即染上颜色,也称上色,指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 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用五颜六色 来装点生活,纺织材料的染色用染浴处理,使染料和纤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结合,或 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有色物质的工艺过程,染料应在纤维上有一定的耐水洗、晒、摩擦等 性能;
传统的染色设备在对布料染色时,染料液中往往会出现沉淀物,沉淀物在染色过 程中会附着于布料表面,经烘干后会造成布料平面不平整,出现凸点现象,影响布料的染 色质量,其次传统的染料池因长时间静置,易出现染料沉淀,而导致染料色彩发生变化,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纺织布生产 用染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 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所述固定板 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收集孔,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辊筒,多个所述辊筒的末端均 转动连接在相对的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箱体相对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 内共同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热鼓风机,所述箱体的侧壁分别贯穿 开设有进布口、出布口、注料口,所述箱体的下端侧壁贯穿连接有排料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标号说明
1: 箱体、 2: 驱动电机、 3: 转杆、 4: 搅拌叶片、 5: 固定板、 6: 毛刷、 7: 收集孔、 8: 辊筒、 9: 滑槽、 10: 滑块、 11: 弹簧、 12: 第一挤压辊、 13: 第二挤压辊、 14: 热鼓风机、 15: 进布口、 16: 出布口、 17: 注料口、 18: 排料口、 19: 第一连接杆、 20: 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1下端的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杆3,转杆3的末端贯穿箱体1的下端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通过驱动电机2带动染料池中的搅拌叶片4进行转动,进而可对染料池中的染料进行搅拌,避免染料长时间静置,出现沉淀而导致染出的布料色彩发生变化;
箱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 连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6,毛刷6采用尼龙材质制成,通过毛刷6的设置,一方面可将布 料表面沾有的灰尘等从布料上清理下来,提升染色前,布料的清洁度,另一方面可将布料上 沾有的染料附着物清理下来,避免布料烘干后,出现不平整或凸点现象,进而确保布料的染 色质量;
固定板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收集孔7,收集孔7的侧壁采用倾斜状设置,箱体1的内 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辊筒8,多个辊筒8的末端均转动连接在相对的箱体1的内侧壁上,布料 通过辊筒8进行导向、输送,箱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9,两个滑槽9内共同设置有 挤压机构,挤压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9侧壁上的两个滑块10,两个滑块10的上端均 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为弹力弹簧,且其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弹簧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在滑槽9的上端侧壁上,两个滑块10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9,第一连接杆19的侧壁滑 动套接有第一挤压辊12,由于第一连接杆19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10的侧壁上,进而 可随着滑块10上下移动,在弹簧11的挤压作用下,可使第一挤压辊12能够对不同厚度的布 料进行挤压,将布料中沾有的多余染料挤压出来,避免布料因沾有过多染料而难以烘干的 情况发生,通过收集孔7可将挤压出的染料回收到染池中;
箱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0的侧壁滑动 套接有第二挤压辊13,箱体1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热鼓风机14,通过热鼓风机14的设置实现 对染色后布料的烘干,箱体1的侧壁分别贯穿开设有进布口15、出布口16、注料口17,箱体1 的下端侧壁贯穿连接有排料口18,通过注料口17可对染池添加染料,通过排料空18可将染 池中杂质等排出。
工作原理
使用时,布料从进布口15进入箱体1内,通过多个辊筒8导向、滑动,将布料带进染池中, 固定板5的侧壁上设置的第一个毛刷6可将布料上沾有的灰尘等附着物从布料上清理下来, 确保染色前布料的清洁度,随着辊筒8的转动,布料进入染池中进行染色,后通过固定板5侧壁 上设置的其他毛刷6,可将沾染在布料上的附着物清理下来,避免后续烘干,布料表面出现 凸点现象;
染色完成的布料通过第一挤压辊12与第二挤压辊13的挤压可将布料中过多的染 料挤压出来,并通过收集孔7滴落到染池中,实现染料的回收,后通过热鼓风机14对染色后 的布料进行烘干,经出布口16从箱体1内输出,此外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带动转杆3转动, 进而使染池中的搅拌叶片4转动,对染池进行搅拌,避免染料静置沉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