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号楼102室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 授权公告号: CN 213113874 U
  • 授权公告日: 2021.05.04
  • 申请号: 202021805235.5
  • 申请日: 2020.08.26
  • 专利权人: 陈诗婷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沙河大街四航局14栋南405
  • 发明人: 陈诗婷

国际专利分类 (Int.Cl.)

  • D06B 3/10(2006.01)
  • D06B 23/20(2006.01)
  • D06B 3/34(2006.01)
  • D06G 1/00(2006.01)
  • D06B 15/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涉及纺织生产领域,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 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所述固定板的侧壁 贯穿开设有收集孔,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辊筒。通过毛刷的使用,可将 染色后的布料表面的附着物从布料上清除,避免后续烘干后,布料表面不平整、出现 凸点的情况发生,且通过滑块、弹簧、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辊之间的配合使用, 可对不同厚度的布料染色后挤压,避免布料沾有过多染料,而难以烘干,且通过收集 孔的设置,可对挤压出的多余染料进行回收,进而节省资源。

权利要求书

CN 213113874 U 1/1页

  1. 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 搅拌机构,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 多个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6),所述固定板(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 收集孔(7),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辊筒(8),多个所述辊筒(8)的末端均转 动连接在相对的箱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箱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9),两个 所述滑槽(9)内共同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箱体(1)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热鼓风机(14),所 述箱体(1)的侧壁分别贯穿开设有进布口(15)、出布口(16)、注料口(17),所述箱体(1) 的下端侧壁贯穿连接有排料口(1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固定安装在箱体(1)下端的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杆 (3),所述转杆(3)的末端贯穿箱体(1)的下端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 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9)侧壁上的两个滑块(10),两个所述滑块(10)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 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滑槽(9)的上端侧壁上,两个所述滑块(10)共 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9),所述第一连接杆(19)的侧壁滑动套接有第一挤压辊(12), 所述箱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0),所述第二连接杆(20)的侧 壁滑动套接有第二挤压辊(13)。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为弹 力弹簧,且其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6)采用 尼龙材质制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孔(7)的 侧壁采用倾斜状设置。

说明书

CN 213113874 U 1/3页

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染色即染上颜色,也称上色,指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 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用五颜六色 来装点生活,纺织材料的染色用染浴处理,使染料和纤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结合,或 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有色物质的工艺过程,染料应在纤维上有一定的耐水洗、晒、摩擦等 性能;

传统的染色设备在对布料染色时,染料液中往往会出现沉淀物,沉淀物在染色过 程中会附着于布料表面,经烘干后会造成布料平面不平整,出现凸点现象,影响布料的染 色质量,其次传统的染料池因长时间静置,易出现染料沉淀,而导致染料色彩发生变化,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纺织布生产 用染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 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所述固定板 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收集孔,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辊筒,多个所述辊筒的末端均 转动连接在相对的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箱体相对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 内共同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热鼓风机,所述箱体的侧壁分别贯穿 开设有进布口、出布口、注料口,所述箱体的下端侧壁贯穿连接有排料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标号说明

1: 箱体、 2: 驱动电机、 3: 转杆、 4: 搅拌叶片、 5: 固定板、 6: 毛刷、 7: 收集孔、 8: 辊筒、 9: 滑槽、 10: 滑块、 11: 弹簧、 12: 第一挤压辊、 13: 第二挤压辊、 14: 热鼓风机、 15: 进布口、 16: 出布口、 17: 注料口、 18: 排料口、 19: 第一连接杆、 20: 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纺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1下端的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杆3,转杆3的末端贯穿箱体1的下端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4,通过驱动电机2带动染料池中的搅拌叶片4进行转动,进而可对染料池中的染料进行搅拌,避免染料长时间静置,出现沉淀而导致染出的布料色彩发生变化;

箱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 连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毛刷6,毛刷6采用尼龙材质制成,通过毛刷6的设置,一方面可将布 料表面沾有的灰尘等从布料上清理下来,提升染色前,布料的清洁度,另一方面可将布料上 沾有的染料附着物清理下来,避免布料烘干后,出现不平整或凸点现象,进而确保布料的染 色质量;

固定板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收集孔7,收集孔7的侧壁采用倾斜状设置,箱体1的内 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辊筒8,多个辊筒8的末端均转动连接在相对的箱体1的内侧壁上,布料 通过辊筒8进行导向、输送,箱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9,两个滑槽9内共同设置有 挤压机构,挤压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9侧壁上的两个滑块10,两个滑块10的上端均 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为弹力弹簧,且其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弹簧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在滑槽9的上端侧壁上,两个滑块10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9,第一连接杆19的侧壁滑 动套接有第一挤压辊12,由于第一连接杆19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10的侧壁上,进而 可随着滑块10上下移动,在弹簧11的挤压作用下,可使第一挤压辊12能够对不同厚度的布 料进行挤压,将布料中沾有的多余染料挤压出来,避免布料因沾有过多染料而难以烘干的 情况发生,通过收集孔7可将挤压出的染料回收到染池中;

箱体1相对的两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0的侧壁滑动 套接有第二挤压辊13,箱体1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热鼓风机14,通过热鼓风机14的设置实现 对染色后布料的烘干,箱体1的侧壁分别贯穿开设有进布口15、出布口16、注料口17,箱体1 的下端侧壁贯穿连接有排料口18,通过注料口17可对染池添加染料,通过排料空18可将染 池中杂质等排出。

工作原理

使用时,布料从进布口15进入箱体1内,通过多个辊筒8导向、滑动,将布料带进染池中, 固定板5的侧壁上设置的第一个毛刷6可将布料上沾有的灰尘等附着物从布料上清理下来, 确保染色前布料的清洁度,随着辊筒8的转动,布料进入染池中进行染色,后通过固定板5侧壁 上设置的其他毛刷6,可将沾染在布料上的附着物清理下来,避免后续烘干,布料表面出现 凸点现象;

染色完成的布料通过第一挤压辊12与第二挤压辊13的挤压可将布料中过多的染 料挤压出来,并通过收集孔7滴落到染池中,实现染料的回收,后通过热鼓风机14对染色后 的布料进行烘干,经出布口16从箱体1内输出,此外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带动转杆3转动, 进而使染池中的搅拌叶片4转动,对染池进行搅拌,避免染料静置沉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