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公告号: CN 212657371 U
授权公告日: 2021.03.05
申请号: 202020995070.6
申请日: 2020.06.03
专利权人: 秦越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松花江东街2号
发明人: 秦越
Int.Cl.
- F16L 5/02 (2006.01)
- E04G 21/02 (2006.01)
权利要求书: 1页
说明书: 3页
附图: 4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包括套设在管道本体外壁上的若干个补浇套管,且所述管道本体安装在墙体开凿好的管口中,所述补浇套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浇注槽,所述第一浇注槽的一端设置有浇注口,所述第一浇注槽顶端的一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开孔,所述第一浇注槽靠近管道本体的一侧壁中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两端呈贯通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管道与管孔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足够且稳定的支撑力,并且在补浇套管内部设置有浇注口和圆形凹槽,便于将水泥浆快速导入,同时有利于水泥浆的快速成型,在完成补浇工序后,能够将设置的架杆装置拆卸下来进行多次使用,整体的结构简单实用,值得后期推广。
权利要求书
CN 212657371 U 1/1页
- 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包括套设在管道本体(1)外壁上的若干个补浇套管(2),且所述管道本体(1)安装在墙体(3)开凿好的管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浇套管(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浇注槽(4),所述第一浇注槽(4)的一端设置有浇注口(5),所述第一浇注槽(4)顶端的一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开孔(7),所述第一浇注槽(4)靠近管道本体(1)的一侧壁中设置有限位卡槽(6),所述限位卡槽(6)的两端呈贯通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卡槽(6)之间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所述限位组件之间通过架杆装置固定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插接在限位卡槽(6)中,所述限位卡槽(6)延伸出补浇套管(2)外侧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圆形凹槽(10)。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杆装置包括半弧形限位钢板(9),所述半弧形限位钢板(9)分别对称设置在补浇套管(2)的两端,所述半弧形限位钢板(9)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靠近限位板(8)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圆形凹槽(10)中,且所述螺纹杆(11)远离限位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帽(12)。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弧形限位钢板(9)主体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转动帽(12)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浇套管(2)靠近管道本体(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磨砂纹。
说明书
CN 212657371 U 1/3页
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
背景技术
楼房建筑在建造完成后,需要安装配套的管道设备,而在管道安装之前,必须对建筑墙体进行开凿管道安装用的管孔,多采用电钻打孔实现,因此开凿完成后,会在墙体上留下一个近似圆形但十分不规则的管孔。
等到管道安装完毕后,管道与墙体的管孔侧壁之间会留有缝隙,通常需要对这些缝隙进行填补浇注,而目前在的浇注方式,主要是人工手动在没有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效率低,并且浇注的水泥浆很难快速成型,导致管孔与管道之间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对于管道安装完毕后,管道与墙体的管孔侧壁之间会留有缝隙,通常需要对这些缝隙进行填补浇注,而目前在的浇注方式,主要是人工手动在没有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效率低,并且浇注的水泥浆很难快速成型,导致管孔与管道之间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 图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 图2: 半弧形限位钢板结构的正视图
- 图3: 补浇套管结构的俯视图
- 图4: 补浇套管结构的剖视图
- 图5: 图1中A结构放大图
图中: 1管道本体、2补浇套管、3墙体、4第一浇注槽、5浇注口、6限位卡槽、7开孔、8限位板、9半弧形限位钢板、10圆形凹槽、11螺纹杆、12转动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管道安装补浇装置,包括套设在管道本体1外壁上的若干个补浇套管2,便于将整个补浇套管2与管道本体1固定在一起,且管道本体1安装在墙体3开凿好的管口中,补浇套管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浇注槽4,第一浇注槽4的一端设置有浇注口5,整个浇注口5呈向第一浇注槽4方向逐渐倾斜设置,以此才能便于水泥浆快速导入进第一浇注槽4中,第一浇注槽4顶端的一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开孔7,通过设置这些开孔7,便于水泥浆通过开孔7流入到管孔与管道本体1之间的夹缝中,从而实现对墙体3上管孔的修复,第一浇注槽4靠近管道本体1的一侧壁中设置有限位卡槽6,限位卡槽6的两端呈贯通设置,且相邻的两个限位卡槽6之间通过限位组件连接,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8,限位板8插接在限位卡槽6中,通过限位板8,将相邻的两个补浇套管2进行固定,增强两者整体的联系性,便于水泥浆的快速凝固,限位卡槽6延伸出补浇套管2外侧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圆形凹槽10,限位组件之间通过架杆装置固定连接,架杆装置包括半弧形限位钢板9,半弧形限位钢板9分别对称设置在补浇套管2的两端,半弧形限位钢板9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靠近限位板8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圆形凹槽10中,通过旋转螺纹杆11,促使螺纹杆11的底端不断下压,最终对其底端的限位板8产生压力,从而有效增强补浇套管2和管道本体1之间的稳定性,且螺纹杆11远离限位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帽12,半弧形限位钢板9主体为铝合金材料制成,质量更轻,结构强度能够得到保障,并且防锈蚀能力更强,有效延长其实际的使用寿命,转动帽12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以此增强手部与转动帽12外壁的摩擦力,便于通过手动选择转动帽12,带动螺纹杆11产生转动,补浇套管2靠近管道本体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磨砂纹,以此增强补浇套管2与管道本体1侧壁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该装置时,将补浇套管2套设在安装完成的管道本体1上,并且将补浇套管2的一端最大程度的延伸进墙体3的管孔中,同时使得相邻的两个补浇套管2的限位卡槽6对准,随后将限位板8插入到限位卡槽6中,从而对两个补浇套管2进行初步固定,增强两个补浇套管2之间的整体性,紧接着将半弧形限位钢板9套设在限位板8的外侧,然后通过手动握住转动帽12,并且旋转螺纹杆11,使得螺纹杆11的底端对准限位板8的圆形凹槽10中延伸,此时不断旋转的螺纹杆11逐渐下压,将限位板8朝着管道本体1的方向施加压力,由此在补浇套管2和管道本体1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力,完成以上工序后,将水泥浆从浇注口5处灌入到第一浇注槽4中,水泥浆进入到第一浇注槽4内后,通过浇注口5逐渐渗入到补浇套管2和管道本体1之间的夹缝中,并且最终将这些夹缝填满,等到水泥浆充分凝固后,旋转螺纹杆11,解除对限位板8的压力,然后将半弧形限位钢板9拆卸下来,以备下次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