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号楼102室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实用新型专利号:CN 211683301 U
  • 授权公告日:2020.10.16
  • 申请号:202020024573.9
  • 申请日:2020.01.07
  • 专利权人:苏州科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浒关分区山林路9号
  • 发明人:胡泽魁
  • 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金香云

国际专利分类 (Int.Cl.)

  • B29C 45/34 (2006.01)
  • B29C 45/66 (2006.01)
  • B29C 45/73 (2006.01)

文件信息

  • 权利要求书:1页
  • 说明书:3页
  • 附图:1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位于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以及降温机构;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均固接有底板,底板的顶部固接有竖杆,竖杆的底端固接有横梁,横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横梁固接有丝杆,丝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底板连接;所述丝杆上套设有升降块,升降块远离竖杆的一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升降块的一端与上模具固接;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中部设有模腔,模腔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注塑道,模腔的上端两侧设有第一散气道;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自动合模,省时省力;同时,亦解决了模腔内高温高压不易扩散影响电池线路板成型质量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位于上模具(1)下方的下模具(2)以及降温机构;所述下模具(2)的两侧均固接有底板(3),底板(3)的顶部固接有竖杆(4),竖杆(4)的底端固接有横梁(5),横梁(5)上安装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穿过横梁(5)固接有丝杆(7),丝杆(7)远离驱动电机(6)的一端与底板(3)连接;所述丝杆(7)上套设有升降块(8),升降块(8)远离竖杆(4)的一侧设有连接杆(9),连接杆(9)远离升降块(8)的一端与上模具(1)固接;所述上模具(1)与下模具(2)之间的中部设有模腔(10),模腔(10)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注塑道(11),模腔(10)的上端两侧设有第一散气道(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块(8)与连接杆(9)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9)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块(8)的上下侧设有相互连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丝杆(7)相匹配的螺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下模具(2)内的管道(14),管道(14)的两端分别相通连接有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远离管道(14)的一端穿出下模具(2)并延伸至外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底部设有密封垫(17)。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一散气道(12)相通连接的第二散气道(18),第一散气道(12)的第二散气道(18)的内腔中均设有防尘网(13)。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与丝杆(7)之间设有供丝杆(7)连接的轴承。

说明书

1.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

2.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电池线路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采用注塑的方式生产制造电池线路板的方式比较常见,注塑模具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池线路板的质量。

3.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路板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