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公告号: CN 216018188 U
授权公告日: 2022.03.15
申请号: 202122350866.3
申请日: 2021.09.27
专利权人: 谢晓霞
地址: 5103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西路289号1502房
发明人: 谢晓霞
Int.Cl.: A01G 17/14(2006.01)
权利要求书: 1页
说明书: 4页
附图: 3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木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底架靠近第一支撑杆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底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具。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一丝杠、第一旋钮、移动板、限位板、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将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固定,使得支撑结构与树木之间方便连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通过底架的一角开设有通孔,以及支撑架、第二丝杠、第二旋钮、支撑板和固定锥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将支撑结构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CN 216018188 U 1/1页
- 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底架(1)靠近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远离底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具(4),所述第二支撑杆(3)远离底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具(5),所述底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杠(7),所述第一丝杠(7)远离连接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8),所述第一丝杠(7)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板(9),所述移动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11),所述限位板(10)靠近第一固定柱(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2)。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一角开设有通孔(13),所述底架(1)靠近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杠(15),所述第二丝杠(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16),所述第二丝杠(15)远离第二旋钮(16)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远离第二丝杠(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锥(18)。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11)与连接板(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柱(12)与连接板(6)滑动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11)位于第一夹具(4)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柱(11)与第一夹具(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柱(12)位于第二夹具(5)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柱(12)与第二夹具(5)滑动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通孔(13)位于底架(1)的四角。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7)位于支撑架(14)的内部,所述支撑板(17)与支撑架(14)滑动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锥(18)的直径与通孔(13)的直径相适配。
说明书
CN 216018188 U 1/4页
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木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沿海城市多会种植如棕榈树等体型较大的园林景观树木,而在遭遇台风等强自然灾害时如不能对树木及时的进行支撑保护,则会导致台风刮倒树木压伤过往行人及车辆,且树木倒塌在道路上也会对城市的交通也会造成阻碍,如在台风时不对树木进行支撑,将会间接或直接的造成人员伤亡及大量经济损失。
现有的支撑结构不便于与树木进行连接,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架,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夹具,5‑第二夹具,6‑连接板,7‑第一丝杠,8‑第一旋钮,9‑移动板,10‑限位板,11‑第一固定柱,12‑第二固定柱,13‑通孔,14‑支撑架,15‑第二丝杠,16‑第二旋钮,17‑支撑板,18‑固定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它包括底架1,底架1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底架1靠近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2远离底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具4,第二支撑杆3远离底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具5,底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杠7,第一丝杠7远离连接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8,第一丝杠7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板9,移动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11,限位板10靠近第一固定柱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2,使用者使用时,转动第一旋钮8带动第一丝杠7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移动板9带动限位板10移动,限位板10带动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在连接板6的内部滑动,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脱离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夹紧树木,反向转动旋钮8,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插进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的内部,能够将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固定,使得支撑结构与树木之间方便连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底架1的一角开设有通孔13,底架1靠近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杠15,第二丝杠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16,第二丝杠15远离第二旋钮16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远离第二丝杠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锥18,转动第二旋钮16带动第二丝杠15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二丝杠15带动支撑板17在支撑架14的内部滑动,支撑板17带动固定锥18移动,固定锥18穿过通孔13,固定锥18插入地面,能够将支撑结构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柱11与连接板6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柱12与连接板6滑动连接,限位板10带动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在连接板6的内部滑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柱11位于第一夹具4的内部,第一固定柱11与第一夹具4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柱12位于第二夹具5的内部,第二固定柱12与第二夹具5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插进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的内部,能够将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通孔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通孔13位于底架1的四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支撑板17位于支撑架14的内部,支撑板17与支撑架14滑动连接,转动第二旋钮16带动第二丝杠15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二丝杠15带动支撑板17在支撑架14的内部滑动,对支撑板17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固定锥18的直径与通孔13的直径相适配,支撑板17带动固定锥18移动,固定锥18穿过通孔13,固定锥18插入地面,能够将支撑结构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 使用者使用时,转动第一旋钮8带动第一丝杠7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移动板9带动限位板10移动;
- 限位板10带动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在连接板6的内部滑动;
- 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脱离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夹紧树木;
- 反向转动旋钮8,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插进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的内部,能够将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固定;
- 转动第二旋钮16带动第二丝杠15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二丝杠15带动支撑板17在支撑架14的内部滑动;
- 支撑板17带动固定锥18移动,固定锥18穿过通孔13,固定锥18插入地面,能够将支撑结构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该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杆2远离底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具4,以及第二夹具5、第一丝杠7、第一旋钮8、移动板9、限位板10、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之间的配合设置,使用者使用时,转动第一旋钮8带动第一丝杠7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移动板9带动限位板10移动,限位板10带动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在连接板6的内部滑动,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脱离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夹紧树木,反向转动旋钮8,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一固定柱11和第二固定柱12插进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的内部,能够将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固定,使得支撑结构与树木之间方便连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通过底架1的一角开设有通孔13,以及支撑架14、第二丝杠15、第二旋钮16、支撑板17和固定锥18之间的配合设置,转动第二旋钮16带动第二丝杠15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第二丝杠15带动支撑板17在支撑架14的内部滑动,支撑板17带动固定锥18移动,固定锥18穿过通孔13,固定锥18插入地面,能够将支撑结构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