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成果 > 技术成果
电 话:0991-6663985
联系人:杨辉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号楼102室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实用新型专利
  • 授权公告号: CN 213208284 U
  • 授权公告日: 2021.05.14
  • 申请号: 202021979727.6
  • 申请日: 2020.09.10
  • 专利权人: 杭州经世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大园路723号星汇中心第24层2402B单元
  • 发明人: 裴传龙 王俊龙 朱立中
  •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何浩

国际分类号

F25B 39/02(2006.01)

文件页数

  • 权利要求书:1页
  • 说明书:3页
  • 附图:3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包括蒸发箱和安装在 蒸发箱顶部的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部安装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将加热箱的上下部分 分别隔断成蒸发室和液化室,所述隔断板上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热板。本实用新型, 注入到蒸发箱内的料液在加热沸腾气化后气体会进入到加热箱内,向蒸发室内注入沸点 较低的料液,气体进入到液化室内,气体液化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热量传递到蒸发室 内并对蒸发室内的料液进行加热,使得蒸发室内的料液能够吸热沸腾气化,不进可以使得 液化室内的气体能够更快液化,还能对气体液化时的热量进行吸收利用,使得整个装置 更加节能,对热量的利用率更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包括蒸发箱(1)和安装在蒸发箱(1)顶部的加热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2)的内部安装有隔断板(3),所述隔断板(3)将加热箱(2)的上下部分分别隔断成蒸发室(6)和液化室(5);所述隔断板(3)上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的顶部位于蒸发室(6)的内部,所述导热板(4)的底部位于液化室(5)的内部,所述液化室(5)的底部安装有斜板(7),所述斜板(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通液化室(5)和蒸发箱(1)的竖管(8);所述加热箱(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箱(9),所述蒸发箱(1)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收集箱(10),所述第二收集箱(10)的顶部与液化室(5)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收集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弯管(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箱(1)的内部安装有电热管(12),且电热管(12)呈蛇形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箱(1)右侧壁的顶部与加热箱(2)右侧壁的顶部均安装有加料管(13),所述加料管(13)上安装有加料阀门(1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4)位于蒸发室(6)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5),所述导热板(4)的底部开设有斜面(16)。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2)的左侧壁底部安装有与液化室(5)连通的斜管(17),所述斜管(17)的底部与第二收集箱(10)的顶部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箱(9)的左侧壁底部和第二收集箱(10)的左侧壁底部均安装有出液管(18),所述出液管(18)上安装有出液阀门(19)。

说明书

CN 213208284 U 1/3页

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 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加热 室向液体提供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汽化;蒸发室使气液两相完全分离。

在蒸发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同时对多种料液进行蒸发处理,但是现在市面上的蒸发 器大都是只能对一种料液进行蒸发处理,而且在对料液的蒸发处理的过程中,无法保证热 量的利用率,使得能量的浪费非常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的一种节能型组合蒸发器。

附图说明

  1.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3. 图3 为本实用新型蒸发箱与电热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