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实用新型专利
- 授权公告号: CN 211287860 U
- 授权公告日: 2020.08.18
- 申请号: 202021388723.0
- 申请日: 2020.07.15
- 专利权人: 宁波巨翔管件汽配有限公司
-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祝家桥村
- 发明人: 柴华南
-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慈恒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33249
- 代理人: 刘世勇
国际专利分类 (Int.Cl.)
- F01N 13/08 (2010.01)
- F01N 1/08 (2006.01)
文件信息:
- 权利要求书: 1页
- 说明书: 3页
- 附图: 2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包括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废气管另一侧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废气管外端侧壁套接有消音棉,所述出气管内侧连接有内插组件,所述内插组件包括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的内插管,所述内插管靠近所述出气管一侧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废气排气管,其设置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能够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打开内插管上的预设排气孔,从而加快废气管内废气的排出;汽车在低速行驶时,内插管上的预设排气管关闭,通过原有排气孔排气,此时管内的回压会挡住废气冲出,让混合气能够在发动机内达到完全燃烧。
权利要求书
CN 211287860 U 1/1 页
- 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包括废气管(1),所述废气管(1)一侧连通有进气管(2),所述废气管(1)另一侧连通有出气管(3),所述废气管(1)外端侧壁套接有消音棉(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内侧连接有内插组件(5),其中:
- 所述内插组件(5)包括与所述出气管(3)相连通的内插管(51),所述内插管(51)靠近所述出气管(3)一侧设有调节机构(52);
- 所述调节机构(52)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插管(51)侧壁上的调节孔(53),所述内插管(51)内部设有与所述调节孔(53)相连通的滑槽(54),所述内插管(51)侧壁还设有与所述滑槽(54)相连通的条形槽(55);
- 所述滑槽(54)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调节孔(53)相适应的滑板(56),所述滑板(56)上端连接有与所述条形槽(55)相适应的连接板(57)。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板(57)通过圆板(58)相连接,且所述圆板(58)的内径与所述内插管(51)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圆板(58)的外径与所述废气管(1)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圆板(58)和所述出气管(3)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59)。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管(51)是两端为圆环、中部为中空圆台的一体化结构,且靠近出气管(3)的圆环直径大于远离出气管(3)的圆环直径。
-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远离出气管(3)一侧的圆环上均匀设有气孔。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53)将所述废气管(1)内部与所述内插管(51)内部相连通。
说明书
CN 211287860 U 1/3 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
背景技术
排气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排气系统主要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和消声器,排气管根据不同种类可分为回压排气管、半回压管、直通管、半直通管和可变排气管,不同排气管有不同的优缺点,但是,现有市场中的回压排气管在使用时依然存在很多弊端。
回压排气管具有噪音小、低速扭力佳的优点,但是,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无法通过回压排气管快速排出,影响引擎动力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解决现有回压排气管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存在的上述问题,达到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能够扩大废气管的排放量,实现将废气快速排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包括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废气管另一侧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废气管外端侧壁套接有消音棉,所述出气管内侧连接有内插组件。
所述内插组件包括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的内插管,所述内插管靠近所述出气管一侧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插管侧壁上的调节孔,所述内插管内部设有与所述调节孔相连通的滑槽,所述内插管侧壁还设有与所述滑槽相连通的条形槽。
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调节孔相适应的滑板,所述滑板上端连接有与所述条形槽相适应的连接板。
优选的,多个连接板通过圆板相连接,且所述圆板的内径与所述内插管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圆板的外径与所述废气管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圆板和所述出气管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内插管是两端为圆环、中部为中空圆台的一体化结构,且靠近出气管的圆环直径大于远离出气管的圆环直径。
优选的,远离出气管一侧的圆环上均匀设有气孔。
优选的,所述调节孔将所述废气管内部与所述内插管内部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其设置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能够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打开内插管上的预设排气孔,从而加快废气管内废气的排出;汽车在低速行驶时,内插管上的预设排气管关闭,通过原有排气孔排气,此时管内的回压会挡住废气冲出,让混合气能够在发动机内达到完全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
- 1 - 废气管
- 2 - 进气管
- 3 - 出气管
- 4 - 消音棉
- 5 - 内插组件
- 51 - 内插管
- 52 - 调节机构
- 53 - 调节孔
- 54 - 滑槽
- 55 - 条形槽
- 56 - 滑板
- 57 - 连接板
- 58 - 圆板
- 59 -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废气排气管,包括废气管1,废气管1一侧连通有进气管2,废气管1另一侧连通有出气管3,废气管1外端侧壁套接有消音棉4,出气管3内侧连接有内插组件5;在具体工作时,汽车发动机的废气经过进气管2进入到废气管1内,再从废气管1内经过内插管51从出气管3排出。
内插组件5包括与出气管3相连通的内插管51,内插管51靠近出气管3一侧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调节机构52。
调节机构52包括设置在内插管51侧壁上的调节孔53,调节孔53将废气管1内部与内插管51内部相连通,内插管51内部设有与调节孔53相连通的滑槽54,内插管51侧壁还设有与滑槽54相连通的条形槽55。
滑槽54内滑动连接有与调节孔53相适应的滑板56,滑板56上端连接有与条形槽55相适应的连接板57。
多个连接板57通过圆板58相连接,且圆板58的内径与内插管51的外径相适应,圆板58的外径与废气管1的内径相适应,在圆板58的内径和外径侧壁均可套接有密封圈,来保障圆板58两侧的压力不同,方便圆板58的移动,圆板58和出气管3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59,弹簧59的弹力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选择合适的力度;在具体工作时,当发动机运行较慢时,在弹簧59的作用下,通过弹簧59展开推动滑块,使得滑块将调节孔53盖上,避免从调节孔53内排气,废气管1内形成的回压力可以阻挡废气冲出,让发动机内的混合燃料达到完全燃烧;当发动机运行较快时,会排出较多的废气,现有技术下,由于内插管51上排废气的孔固定不便,因此较多的废气在废气管1内无法快速排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发动机运行较快时,会排出较多的废气,此时在废气管1内由于圆板58的存在,再结合废气进入到废气管1内的推动力和气压差,会推动圆板58向出气管3方向移动,即压缩弹簧59,而圆板58的移动会通过连接板57带动滑板56同时移动,此时的调节孔53会不再全部受滑板56的影响,通过调节孔53将废气管1内部与内插管51内部连通,形成一个新的加快排废气的通道,从而加快了废气的排出,保障引擎工作的稳定。
内插管51是两端为圆环、中部为中空圆台的一体化结构,且靠近出气管3的圆环直径大于远离出气管3的圆环直径,远离出气管3一侧的圆环上均匀设有气孔;在具体工作时,由于内插管51的形状设计,靠近出气管3一侧的内插管51内径较大,在内插管51前端进入的废气能够正常排出的情况下,通过在内插管51靠近出气管3一侧设有可调节的排气孔来适应汽车快速行驶时,废气的快速排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