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
成果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实用新型专利
(10) 授权公告号: CN 214612950 U
(45) 授权公告日: 2021.11.05
专利基本信息
- (21) 申请号: 202120233744.3
- (22) 申请日: 2021.01.27
- (73) 专利权人: 张河鑫
-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横江村中和大街34号对面整栋
- (72) 发明人: 张河鑫
- (7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汪浩
国际专利分类
(51) Int.Cl.:
- D03D 49/20 (2006.01)
- D03J 1/00 (2006.01)
- B01D 47/02 (2006.01)
- B01F 15/00 (2006.01)
- B01F 7/18 (2006.01)
附属文件页数
- 权利要求书: 1页
- 说明书: 4页
- 附图: 2页
实用新型名称
(54) 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包括纺织装置本体,所述纺织装置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纺织装置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纺织辊一和纺织辊二,纺织辊一在纺织辊二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纺织装置本体和旋转机构的配合设计,通过控制器控制双轴电机旋转,转动杆带动齿轮一和旋转轴进行旋转,带动齿轮二和隔离板旋转,将纺织布的一端放置在纺织辊一和纺织辊二之间,再控制双轴电机进行反转,带动齿轮一、旋转轴和齿轮二进行反转,使隔离板靠近旋转杆的一端下降,并使旋转杆的外表面与纺织布相接触,从而可以起到将人体与纺织辊一和纺织辊二进行隔离的作用,防止出现卷绕伤人的事件。
权利要求书
CN 214612950 U 1/1页
- 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包括纺织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机构(2),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纺织辊一(4)和纺织辊二(5),所述纺织辊一(4)在纺织辊二(5)的上方,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抽灰机构(3),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收集机构(6),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7)。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双轴电机(21),所述双轴电机(21)的底面与纺织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21)与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双轴电机(21)的两个输出转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2),每个所述转动杆(22)远离双轴电机(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一(23),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两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4),每个所述旋转轴(24)均贯穿纺织装置本体(1),两个所述旋转轴(24)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离板(26),所述隔离板(26)的底面转动连接有旋转杆(27),两个所述旋转轴(24)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二(25),两个所述齿轮二(25)分别与两个齿轮一(23)相适配。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灰机构(3)包括上抽风口(31),所述上抽风口(31)的两端均与纺织装置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抽风口(31)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抽风管一(32),所述抽风管一(32)远离上抽风口(31)的一端贯穿纺织装置本体(1)并与纺织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抽风机(36),所述抽风机(36)与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抽风管一(32)位于纺织装置本体(1)外部的一端与抽风机(36)的输入端相连通。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通槽(33),所述纺织装置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抽风口(34),所述下抽风口(34)的底面固定连通有抽风管二(35),所述抽风管二(35)远离下抽风口(34)的一端与抽风机(36)的输入端相连通。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6)包括收集箱(61),所述收集箱(61)的一侧面通过管道与抽风机(36)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收集箱(61)的内部设置有水。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62),所述旋转电机(62)与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旋转电机(62)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搅拌杆(63),所述搅拌杆(63)贯穿收集箱(61)并与收集箱(61)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6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杆(64)。
说明书
CN 214612950 U 1/4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和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因此,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
传统生产过程需要人力与机械配合,在纺织设备中转动部件较多,极易发生卷绕伤人事故,同时在纺织面料的生产车间会存在很多的粉尘,即使佩戴防尘口罩也会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包括纺织装置本体,所述纺织装置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纺织装置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纺织辊一和纺织辊二,所述纺织辊一在纺织辊二的上方,所述纺织装置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抽灰机构,所述纺织装置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收集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底面与纺织装置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双轴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转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每个转动杆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一,纺织装置本体的两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每个旋转轴均贯穿纺织装置本体,两个旋转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离板,隔离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有旋转杆,两个旋转轴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二,两个齿轮二分别与两个齿轮一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抽灰机构包括上抽风口,上抽风口的两端均与纺织装置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上抽风口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抽风管一,抽风管一远离上抽风口的一端贯穿纺织装置本体并与纺织装置本体固定连接,纺织装置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抽风机,抽风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抽风管一位于纺织装置本体外部的一端与抽风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纺织装置本体的内底壁开设有通槽,纺织装置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抽风口,下抽风口的底面固定连通有抽风管二,抽风管二远离下抽风口的一端与抽风机的输入端相连通。
进一步的,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箱,收集箱的一侧面通过管道与抽风机的输出端相连通,收集箱的内部设置有水。
进一步的,收集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贯穿收集箱并与收集箱转动连接,搅拌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杆。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通过纺织装置本体和旋转机构的配合设计,通过控制器控制双轴电机旋转,转动杆带动齿轮一和旋转轴进行旋转,带动齿轮二和隔离板旋转,将纺织布的一端放置在纺织辊一和纺织辊二之间,再控制双轴电机进行反转,带动齿轮一、旋转轴和齿轮二进行反转,使隔离板靠近旋转杆的一端下降,并使旋转杆的外表面与纺织布相接触,从而可以起到将人体与纺织辊一和纺织辊二进行隔离的作用,防止出现卷绕伤人的事件。
- 本实用新型通过抽灰机构、纺织辊一、纺织辊二和收集机构的配合设计,抽风机启动后,粉尘会通过上抽风口和下抽风口进入到抽风管一和抽风管二的内部,再进入到收集箱的内部,并与水相接触,通过控制器启动旋转电机进行旋转,旋转电机带动搅拌杆和固定杆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对粉尘和水进行搅拌,使粉尘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方便将粉尘与水一起排出,从而可以大大减小车间的粉尘,减小了粉尘对施工人员身体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集机构正视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夹除尘纺织装置,包括纺织装置本体1,纺织装置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机构2,纺织装置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纺织辊一4和纺织辊二5,纺织辊一4在纺织辊二5的上方,纺织装置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抽灰机构3,纺织装置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收集机构6。
进一步的,旋转机构2包括双轴电机21,双轴电机21的底面与纺织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双轴电机21与控制器7电连接,双轴电机21的两个输出转轴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2,每个转动杆22远离双轴电机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一23,纺织装置本体1的两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4,每个旋转轴24均贯穿纺织装置本体1,两个旋转轴24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离板26,隔离板26的底面转动连接有旋转杆27,两个旋转轴24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二25,两个齿轮二25分别与两个齿轮一23相适配。通过设置的旋转机构2,当双轴电机21旋转时,双轴电机21带动转动杆22旋转,转动杆22旋转带动齿轮一23旋转,齿轮一23旋转带动旋转轴24旋转,进而可以带动隔离板26进行旋转,将纺织辊一4和纺织辊二5与人体起到隔离作用。
进一步的,抽灰机构3包括上抽风口31,上抽风口31的两端均与纺织装置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上抽风口31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抽风管一32,抽风管一32远离上抽风口31的一端贯穿纺织装置本体1并与纺织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纺织装置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抽风机36,抽风机36与控制器7电连接,抽风管一32位于纺织装置本体1外部的一端与抽风机36的输入端相连通。通过设置上抽风口31和抽风管一32,当抽风机36开启时,可以通过上抽风口31和抽风管一32将纺织布上方的粉尘抽出。
进一步的,纺织装置本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通槽33,纺织装置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抽风口34,下抽风口34的底面固定连通有抽风管二35,抽风管二35远离下抽风口34的一端与抽风机36的输入端相连通。通过设置通槽33、下抽风口34、抽风管二35和抽风机36,当抽风机36开启时,可以将纺织布下方的粉尘抽出。
进一步的,收集机构6包括收集箱61,收集箱61的一侧面通过管道与抽风机36的输出端相连通,收集箱61的内部设置有水。通过设置收集箱61,可以将抽风机36抽出的粉尘抽入至收集箱61的内部,并与水进行混合。
进一步的,收集箱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62,旋转电机62与控制器7电连接,旋转电机62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搅拌杆63,搅拌杆63贯穿收集箱61并与收集箱61转动连接,搅拌杆6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杆64。通过设置旋转电机62、搅拌杆63和固定杆64,当旋转电机62旋转时,可以带动搅拌杆63和固定杆64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将粉尘充分与水进行混合。
工作原理
使用时,首先通过控制器7控制双轴电机21旋转,通过转动杆22带动齿轮一23和旋转轴24进行旋转,带动齿轮二25和隔离板26旋转,将纺织布的一端放置在纺织辊一4和纺织辊二5之间,然后,控制双轴电机21进行反转,进而可以带动齿轮一23、旋转轴24和齿轮二25进行反转,使隔离板26靠近旋转杆27的一端下降,并使旋转杆27的外表面与纺织布相接触,从而可以起到将人体与纺织辊一4和纺织辊二5进行隔离的作用,防止出现卷绕伤人的事件,然后开启抽风机36,抽风机36启动后,粉尘会通过上抽风口31和下抽风口34进入到抽风管一32和抽风管二35的内部,然后进入到收集箱61的内部,并与水相接触,再通过控制器7启动旋转电机62进行旋转,旋转电机62带动搅拌杆63和固定杆64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对粉尘和水进行搅拌,使粉尘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方便将粉尘与水一起排出,从而可以大大减小车间的粉尘,减小了粉尘对施工人员身体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安装”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