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喀什地区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创新推出“五强化+双审制”管理模式,通过源头管控、精准培训、科学编审、技术赋能、公开监督等举措,截至目前核减了18个新增项目低效支出资金297.49万元;发挥投资评审专业优势,对445个工程预算项目,审减金额2932.12万元;深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预算安排机制,扣减152个项目17462.57万元,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精准增效作用,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强根基:“五强化”拧紧资金“效益阀”。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推行“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原则,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硬门槛”,对全地区3685个项目绩效目标实施全覆盖审核,未达标项目“一票否决”,从源头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能力提升。开展专题培训28场次,覆盖部门负责人及绩效专干2000余人次,统一编报标准,破解“不会编、编不准”难题,推动绩效理念深度融入预算全流程。强化科学编报。依托43个分行业分领域共性绩效指标体系,喀什地区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引导全地区1096个部门精准设置了100%量化的6360条核心履职指标,民生类项目群众满意度硬性标准提升至95%。强化联审会审。建立“县市联审+地区集中会审”双轨机制,组织14名第三方主评人开展交叉审核,重点严控成本指标,列明测算依据,明确单项定额上限。强化阳光公开。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编制、审核、批复、公开”,对所有单位和项目绩效目标公开达到覆盖率100%,人大监督与社会评议双管齐下,群众满意度超95%。
二、创亮点:“双审制”激活管理“新效能”。交叉审核提质量。2025年3月,地区财政局组织跨县域交叉会审,对118份事前评估报告、3685个项目绩效目标、1096个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逐项“过筛”,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整改率达100%。成本效益严把关。新增成本效益量化分析维度,对所有项目进行成本测算细化,明确项目人力、物力、财力情况,列明项目工作任务、经费标准、经费测算、项目计划实施时间、付款方式、降本增效措施等,确保以同等产出和效益情况下实现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确定相对高质量、低成本的项目效益水平,积极推动“申请问成本、安排核成本、执行控成本、完成评成本”的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技术赋能全闭环。依托“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目标编制、审核、批复线上化,50万元以上项目“重点评估”全程留痕,涉密项目“双轨备案”,提取终审数据4808余条,切实提升管理效率。
三、显成效:财政资金“花出加速度”。通过系统化改革,喀什地区财政资金使用实现“二降二升”:新增项目低效无效资金压减5%,重点项目评审周期平均缩短20%;民生领域满意度突破95%,绩效目标公开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