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青岛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来源:青岛日报
2023-10-23 09:56:10
原标题:数字化赋能青岛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来源:青岛日报
原标题:数字化赋能青岛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来源:青岛日报
李蓓 王旖旎
旅游市场的火爆,带动了周边文创衍生品和文化遗产等沉浸式体验的蓬勃发展。青岛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是提升城市形象、放大国际影响的重要载体。2023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7508.71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4817.54亿元,增长6.7%,文化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旅游文创产品作为旅游文化与创意产业相融合的载体,是城市或地区的独特个性、社会观念、审美特征和内在精神的总和,是对一座城市或地区生态自然、人文风情、历史风貌、建筑古迹的全面感受。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需要注重旅游文创衍生品、文化原型物及再造物之间的价值关联,并基于文化再开发设计。数字科技创新的发展,近年来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文旅产业转型的强大驱动力。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因此,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乃至整个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旅游文创产品具备的基本要素及发展现状
作为一种具有地域文化标识性的媒介,旅游文创产品已成为各城市之间展现独特风貌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依托。旅游文创产品设计需要以创意为根,以文化元素为魂,以产品功能性为基本组成部分。
其中,文化元素指文化特质,是文化生态中最为基础的细胞。人们通过这些文化特质符号实现相互沟通、绵延传承。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提取相关文化元素与载体进行结合再创造,是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方法。文化元素主要分为地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元素、精神文化元素、艺术文化元素和城市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经过不断提炼、转化和应用,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重塑。
产品功能性指产品的特性和用途,即产品整体的功用,大致分为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使用功能主要指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是产品的最基本属性。按照产品使用功能分类,可分为基本功能、心理功能和附加功能。审美功能则是利用产品的独特形态,展示其特定的美学特性和价值倾向,使用户在情感层面与产品产生共鸣。产品在设计上需要高度融合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并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巧妙的平衡,才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
以青岛知名旅游景点的旅游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集中汇总这些旅游文创产品特点,可以发现当前青岛旅游文创产品类型相对单一,各大景区产品多为简单的使用功能型产品及相关元素快销品,如明信片、冰箱贴、文具、景区文创雪糕等。同时,产品的设计缺乏一定的文化深度和内容价值。绝大多数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景点标志性建筑或海洋相关类产品为内容,文化层次较为浅显,内容价值略显不足。以各大景点售卖的冰箱贴为例,多以青岛著名旅游景点为主题,采用玻璃或树脂材质,附以青岛特色建筑的摄影照片,未将文化元素从物质载体中选择、抽离和重构,且几乎没有任何艺术化加工,忽视了语义维度对物质载体背后反映的文化、艺术、社会价值的解读,文化元素的组合、编码过于简单。另外,产品审美同质化严重,制作模式化痕迹明显。以各大景区明信片为例,大多以手绘淡彩和实物照片配地名为主要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类似,创意性欠缺。
数字化赋能青岛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路径
当前广泛使用的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以及在元宇宙催生下出现的新技术集成,沉浸式体验、多模态交互、数字资产NFT、数字虚拟人等。在系统化和战略性发展思维下,利用数字化赋能青岛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通过由文化元素层面到功能层面再到审美层面的逐层赋能,将更多元广泛的旅游文创主体有机链接,以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并举,并最终建立一个更加高效开放、跨界融合的数字化文化生产体系,成为推动青岛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数字化赋能旅游文创产品的文化元素层面。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多维度、多层次渗透,在提升文化科技附加值的同时,可以加快旅游文创产品智能化的转向。数字化赋能旅游文创产品文化层面,分别从文化的“提取—复制模式”“分离—组合模式”和“抽象—重构模式”展开。一是“提取—复制模式”的数字化赋能,即智能化提取青岛本土相关文化元素,并复刻在物质载体之上,完成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模式。数字化赋能在提高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效力、文化元素的运用和创新性的同时,可以提升消费者对文化、艺术、社会价值等更深层次的解读,给消费者更为深刻的认知与印象。二是“分离—组合模式”,即通过分离原本相互独立的文化元素,再根据设计需要重新组合完成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模式。数字智能化能够利用设计语言在各文化元素之间产生有机联系,对于文化元素的运用更加灵活,所形成的旅游文创产品内容表达更为丰富。三是“抽象—重构模式”,即通过隐喻、概念化等方式将文化元素抽象总结,进而组合重构完成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模式。数字智能化通过具象的概括与形象的简化来把握其背后的本质,通过对某些形象特征的抽取、提炼和侧重来完成设计内涵的表达。
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赋能文化层面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信息数据的挖掘深度和文化内容的提炼广度。另外,信息互联和智能感知以及人机协作等数字化特性,可以激活原有零散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提高青岛本土旅游文创产品的质量。
第二,数字化赋能旅游文创产品的功能层面。数字化赋能旅游文创产品功能层面,可从产品功能的智能化内容生成、不同元素的组合、相关性精准推荐,以及智能化内容审核等核心环节,提高创作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以人工智能为例,将ChatGPT应用于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可分为以定义问题、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和制定方案为组成部分的需求分析;包括由用户行为数据、用户反馈数据、行业数据、内部数据组成的数据收集;以数据整理、提炼和选择产出的实践步骤。在预训练阶段所见的模式和统计规律,为青岛现代旅游文创产品的功能性开发设计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满足产品基本功能性的同时,数字化赋能旅游文创产品功能也可重新组合,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目前实体旅游文创产品中较为前沿的镶嵌类产品,如具有U盘功能的书签、带有语音功能的钢笔等,就是将数字技术的智能化添加于普通旅游文创产品中,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产品附加值。
第三,数字化赋能旅游文创产品的审美层面。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在满足文化层面和功能层面的基础上,审美层面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要素。数字化赋能体现在审美层面,将大大缩短审美意象转化为实际作品的时间,并为其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数字化媒介。审美层面分为图形、文字和色彩。青岛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为城市特色,审美层面可提取的元素众多,数字化赋能可在致力于实用性产品基础上,为消费者增添感官、品牌、情感等方面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元素。数字智能化可以为旅游文创产品定制化、个性化提供可行性,从而满足审美多样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审美性、收藏性,兼顾产品的美学价值和功能价值,实现二者的结合与取舍。
数字化赋能旅游文创产品应着重对青岛景区文化遗产、历史传统、民俗文化、网红文化等多方面文化元素进行发掘、提炼,不应局限于对建筑、自然人文景观、艺术品等载体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利用新科技对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和创意性再创作、功能性添加和组合、审美性提升和“活化”,将其运用到全新形态和风格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进而服务提升青岛文旅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