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七支队坚持以“执法先锋·卫您黔行”党建品牌树创为抓手,聚焦行业治理重点难点,与电子信息技术高校共建,创新推出高速公路运政“精打细算”执法系统,深化探索高速公路运政执法新模式,着力打造数字化执法新样板。
交通执法人员在施秉西收费站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
党建引领 助推“数字+执法”落地生花
11月14日,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七支队五大队联合施秉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当地交警部门经过科学研判、精心部署,在施秉西收费站出口处查获两辆涉嫌非法营运的车辆。“车上的乘客和你是什么关系,叫什么名字?”“我们都是朋友,顺路载他们一程……”非法运营驾驶员的这些借口在以大数据支撑的精准执法下毫无说服力。
据悉,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七支队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与电子信息技术高校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在聚焦理论学习、人才培育、文化品牌建设、智慧执法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密切合作,经双方共同努力,成功研发了以“车辆筛选辅助软件”为核心内容的高速公路运政“精打细算”执法系统,并组建以党员业务骨干为组长的软件应用小组,对该执法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运用,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将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与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执法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执法人员运用“精打细算”执法系统筛查相关信息。
数据赋能 着力打造数字化执法新样板
高速公路运政“精打细算”执法系统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线上数据计算+线下定点打击”执法新模式,通过链接高速公路卡口车辆通行数据,适时对一段时间内频繁出入高速公路车辆的通行数据进行点位率集中比对分析,发现嫌疑车辆即发出执法指令,由执法人员在嫌疑车辆出站口实施靶向执法检查,精准打击非法营运活动。
“该系统只需要一人在终端值守、两人机动待命,即可实现非法营运的精准执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收费站值守、服务区蹲守、路面巡查等执法模式,有效打破了人力、时间、空间维度的限制。”执法人员介绍道。
在前期探索运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自2023年9月底正式实施高速公路运政执法工作以来,“精打细算”执法系统累计筛查数据700万余条,并通过部级道路运政信息平台与省级道路运输智能监管与服务平台进一步核查,在辖区内发现涉嫌非法营运车辆30余辆,成功靶向查处20余辆,违法线索准确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有效实现了违法线索“大海捞针”向“数据分析”转变、行政执法“人海战术”向“定点打击”转变。目前,“精打细算”执法系统核心技术“车辆筛选辅助软件”已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车辆筛选辅助软件”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拓展运用 积极探索交通综合执法新实践
在推动现代化科技与交通运输执法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七支队还以树创“执法先锋·卫您黔行”党建品牌为契机,积极开展党建联建共创活动,与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签订党建联建共创协议,突出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该校在信息技术方面和支队信息化应用实践平台的优势,推动“精打细算”执法系统不断升级迭代,并逐渐向交通运输执法门类全覆盖。目前,该执法系统已在支队16个基层执法大队高速公路运政执法领域运用。
“通过‘精打细算’执法系统的推广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辖区内的道路交通运营情况,包括车辆数量、运营类型、运营时间等,实现交通运输执法、交警部门、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等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形成行业监管新合力,为共同制定和调整运政执法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效维护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七支队运政执法协调科负责人刘永培向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