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用公示新闻 > 信用修复常见问答
推荐图文
推荐信用公示新闻
点击排行

信用信息共享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必要保障?

   日期:2023-07-14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903    
核心提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巨大问题。在中小企业融资中,金融机构面临利润少、风险大、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巨大问题。在中小企业融资中,金融机构面临利润少、风险大、成本高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缓解信息不对称,信用信息共享在改善以上局面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信贷融资需要,推动相关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扩大银行、保险、担保、信用服务等机构合作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因地制宜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更加便捷、精准获取融资服务,从而促进我国实体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征信系统有助于授信机构快速了解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准确评估信用风险,提高信贷审批效率从而降低金融交易成本。通过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还款历史、财务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判断客户是否具有偿付能力和诚信度,有效地遏制不良贷款和欺诈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并且能够为未来的金融活动提供保障。

  我国最初的征信系统搜集的数据主要是金融信用信息。《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提出,国家设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第二十八条提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收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按照规定提供的信贷信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第一代征信系统于2006年正式运行,通过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和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解决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促进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风险、创造融资机会、节约融资成本、提升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代征信系统于2020年年初上线,在信息采集、产品加工、技术架构和安全防护方面进行了优化,丰富了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内容,改进了信息展示形式,提升了信息更新效率。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收录超过11.6亿自然人及1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信息,接入金融机构4000余家,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收集信贷信息种类最全的征信系统。

  此外,全国还有130余家各类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已实现企业注册登记等公开信息的全覆盖,提供信用评分、反欺诈、企业画像、联合建模、决策支持等征信产品和服务。作为征信业的主管部门,人民银行还推动建设地方征信平台,实现涉企信息共享应用。通过地方征信平台实现小微企业非信贷信息归集共享和融资服务,大幅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截至2022年年末,各地已建成地方征信平台40余家,提供查询服务近亿次,帮助上百万户企业获得贷款,其中首贷率超过60%。除了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也为实体经济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和所有省(区、市),归集1.6亿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超过730亿条。“信用中国”网站作为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窗口”,持续发挥作用,网站日查询量突破2亿次。这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更多>同类信用公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