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用公示新闻 > 信用修复常见问答
推荐图文
推荐信用公示新闻
点击排行

从诚信价值观法律化视野看信用立法问题?

   日期:2023-08-25     来源:信用中国    浏览:887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把核心价值观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作为价值观,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一种行为准则,包含着诚实、信用等基本的价值要求。

  将这些基本的价值要求予以法律化(以下简称“诚信价值观法律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将诚信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诚信法律原则和诚信法律规则。诚信法律原则,比如《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法律规则,在法律条文中的主要标志是“善意”“不得……欺诈”等关键词。笔者在司法部“法律法规数据库”中输入上述关键词,按正文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在数据库中的66637部法律文件中,正文中“诚实信用”关键词出现了1758次,“诚信”出现了1822次,“善意”出现122次,“不得……欺诈”出现1709次。这说明,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有大量的诚信规范。另一个途径是制定专门的信用立法,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披露、使用进行规范。所以,我们应从诚信价值观法律化的角度来认识信用立法问题。

 
 
更多>同类信用公示新闻